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苎萝(苧蘿)zhù luó
(1).山名。在 浙江省 诸暨市 南,相传 西施 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常笑 吴王 非好色,不曾亲到 苧萝村 。”《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识 荆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进 苧萝 之姝。”
(2).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 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漢語大詞典》
(2).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 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漢語大詞典》
山下
唐 王维 田园乐七首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骈字类编》
无穷(无窮)wú qióng
(1).无尽,无限。指空间没有边际或尽头。《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繫焉,万物覆焉。”《荀子·礼论》:“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 宋 曾巩 《醒心亭记》:“凡公( 欧阳修 )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 丰乐 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羣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巴金 《家》二五:“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
(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书·毕命》:“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高皇 始於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杜甫 《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漢語大詞典》
(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书·毕命》:“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高皇 始於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杜甫 《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并 ( 並 併 ) bìng/bīng《國語辭典》
并 [ bìng ]
动- 合。《文选·曹冏·六代论》:「自此之后,转相攻伐,吴并于越,晋分为三鲁,灭于楚,郑兼于韩。」通「并」。
- 兼有。《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喜惧参并,悲惭哽结。」《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一齐。《战国策·燕策二》:「(蚌、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文选·左思·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通「并」。
- 用于否定词之前,以加强否定语气,带有反驳的意味。如:「你以为他笨,我并不认为如此。」通「并」。
- 而且。如:「我支持这项决定,并加以宣导。」通「并」。
并 [ bīng ]
名- 参见「并州 」条。
- 大陆地区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三乡(三乡)
唐 刘谷 和三乡诗 苧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 李群玉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回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 ——《骈字类编》
唐 李群玉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回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 ——《骈字类编》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