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元结唐代〕《漫问相里黄州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相里不相相友相异

相里 xiàng lǐ
犹同乡。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复姓。 战国 时有 相里勤 。见《庄子·天下》。  ——《漢語大詞典》
不相
史记蔡泽传泽从唐举相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分类字锦》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1.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2. 相似,好像:~似。~同。
相友 xiāng yǒu
彼此友好;结交。《孔丛子·记义》:“ 秦庄子 死, 孟武伯 问於 孔子 曰:‘古者同寮有服乎?’答曰:‘然,同寮有相友之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 光武 儒者也…… 子陵 意气豪迈,实人中龙,故有狂奴之称。方其相友於隐约之中,伤王室之陵夷,叹海宇之横溃。”  ——《漢語大詞典》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相异(相異)xiāng yì
亦作“ 相异 ”。 不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有了这样形势的相异,自然也就生出了不同的结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