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唐代〕《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将军金甲不脱半夜军行风头

将军(將軍)jiāng jūn
(1).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
(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晋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囯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
(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部、草部。
(6).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金甲 jīn jiǎ
(1).金饰的铠甲。 汉 蔡琰 《悲愤诗》:“ 卓 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唐 李白 《胡无人》诗:“天兵照雪下 玉关 ,虏箭如沙射金甲。”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甲撞钟梦》:“ 建安 徐国华 , 宣和 间,将入太学,梦高楼中悬大金鐘,有金甲人立鐘傍。”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天门三将军》:“其天门有三人守卫之,皆金甲。”
(2).借指兵事。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谓令公尚临於金甲,想可汗未厌於寰瀛。”  ——《漢語大詞典》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不脱 bù tuō
(1).不会脱落。《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2).用于动词之后,表示摆脱不掉。 唐 顾况 《行路难》之三:“ 秦皇 汉武 遭不脱,汝独何人学神仙?”《水浒传》第二回:“他若得知,须走不脱。”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杂楼》:“我估计你这兔崽子就跑不脱。”  ——《漢語大詞典》
半夜 bàn yè
(1).一夜的一半。 唐 皎然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今日同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脸不红了。” 巴金 《灭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
(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 姜永泉 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  ——《漢語大詞典》
军行(軍行)jūn xíng
行军。《后汉书·皇甫嵩传》:“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后汉书·申屠刚传》:“盗贼羣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 李贤 注:“兴军而行,拥众而止,无畏惮於危亡也。”
军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一命命 郤缺 为卿,復与之 冀 ,亦未有军行。” 杜预 注:“虽登卿位,未有军列。”《国语·周语中》:“昔先大夫 荀伯 自下军之佐以政, 赵宣子 未有军行而以政。”  ——《漢語大詞典》
戈 gē《國語辭典》

戈 [ gē ]

  1. 武器名。为长柄横刃的平头戟。如:「枕戈待旦」、「干戈」。《书经·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晋·熊远〈因灾异上疏〉:「臣子之责,宜在枕戈,为王前驱。」
  2. 战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首之一九:「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3. 译音用字。为蒙古、满洲话译音所常用。如:「戈壁」、「戈什」。
  4. 姓。如宋代有戈彦,明代有戈尚友。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拨 ( 撥 ) bō
拨 [ bō ]
  1.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动。把钟~准了。~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云见日。
  2. 分给:~发。~款。~付。
  3. 治理:~乱反正。
  4. 掉转:~转马头。
  5.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儿。
风头(風頭)fēng tou
(1).风的势头。亦泛指风。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武判官出师西征》:“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灯会元·罗山闲禅师法嗣·明招德谦禅师》:“一日天寒,上堂,众纔集。师曰:‘风头稍硬,不是汝安身立命处,且归暖室商量。’” 孙犁 《白洋淀纪事·蒿儿梁》:“这风头是这样劲,使他们站立不稳。”
(2).比喻事态发展的趋势。特指与个人有利害关系的情势。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但见朋友当此风头,多是立脚不住,况欲望其负荷此道,传之方来,应是难準拟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看个风头,等个门路,若到了手,你我在这里也无益,不如大家下海去受用,不好么?”《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吴二 ﹞见面连赢了两条,甚为得意。那知风头好,人家都缩了注子。” 夏衍 《心防》第三幕:“我以为你们 刘先生 ,在风头上总还是避一避好,所谓君子不吃眼前亏。”
(3).出头露面,显示自己。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一:“ 素裳 看着她得意的笑脸,说:‘你真风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三章:“可是现在为了成为女诗人,她却成天读起 莎士比亚 来啦。而且成了校花--交际花。风头得很!”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刀 dāo《國語辭典》

刀 [ dāo ]

  1. 武器名。一种用来砍杀,颇具杀伤力的兵器。如:「大刀」、「宝刀」、「军刀」、「武士刀」。
  2. 切、削、剪、刻、割、斩的工具。多以钢铁制成。如:「菜刀」、「铡刀」、「剪刀」、「镰刀」、「雕刻刀」。
  3. 古代的钱币。外形如刀。《史记·卷三○·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4. 量词:➊ ​ 计算切割次数的单位。如:「老屠户在那块猪肉上划了几刀。」➋ ​ 计算纸张的单位。一百张为一刀。如:「一刀稿纸」。
  5. 姓。如明代有刀干孟。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面 ( 麵 ) miàn《國語辭典》

面 [ miàn ]

  1.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2.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3.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4. 量詞:➊ ​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5.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6.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割 gē《國語辭典》

割 [ gē ]

  1. 用刀切开。如:「割伤」、「割肉」、「任人宰割」。《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2. 分开、划分。如:「分割」。《战国策·秦策四》:「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唐·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断绝、舍弃。如:「割爱」。汉·王充《论衡·本性》:「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厉为善矣。」
  1. 灾害。《书经·大诰》:「天降割于我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