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指东平,军前首出征。

张祜唐代〕《送王昌涉侍御

十里指东平,军前首出征。诸侯青服旧,御史紫衣荣。
入陈枭心死,分围虎力生。画时安楚塞,刻日下齐城。
号令朝移幕,偷踪夜斫营。云梯曾险上,地道惯深行。
举旆招降将,投戈趁败兵。自惭居虏者,当此立功名。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十里东平军前首出

十里
南北朝 王训 应令咏舞诗 笑态千金动,衣香十里传。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指 zhǐ《國語辭典》

指 [ zhǐ ]

  1.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
  3. 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1.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2. 朝向、对著。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3. 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
  4.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5. 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东平(東平)dōng píng
(1).地名。在今 山东省 。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今之文人, 鲁国 孔融 文举 …… 东平 刘楨 公干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贫居晏里閈,少小长 东平 。” 李善 注:“《汉书》: 泰山郡 有 东平县 。”
(2).指 汉 刘苍 。因其封 东平王 ,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东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论》。”参见“ 东平献颂 ”。  ——《漢語大詞典》
军前(軍前)jūn qián
战场;前沿阵地。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张忠文公 叔夜 嵇仲 , 靖康 间以南道总管知 邓州 ,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若有军前曾立功者,速行迁赏,例从优厚。”  ——《漢語大詞典》
首出 shǒu chū
杰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自 贾谊 浮 湘 ,发愤弔 屈 ,体周而事覈,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前辈 许棠 《过洞庭诗》,最为首出,尔后无继斯作。”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不知亦能行》:“ 中国 为世界最古之国,承数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  ——《漢語大詞典》
征 ( 徵 ) zhēng《國語辭典》

征 [ zhēng ]

  1. 遠行。如:「長征」、「遠征」。《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2. 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課徵。如:「征稅」、「橫征暴斂」。
  4. 強取、爭奪。《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1. 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2. 姓。如宋代有征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