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唐寅明代〕《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
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铜钱芦席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铜钱(銅錢)tóng qián
      (1).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价值最小。历代通用,但形制不一。 清 代末年使用铜元后,逐渐停止流通。《史记·平準书》 司马贞 述赞:“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摸到门里,只见一人醉倒在牀,脚后却有一堆铜钱。”《西游记》第五九回:“ 大圣 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 丁玲 《母亲》:“我们三老爷平日在世……拿银子当铜钱花。”
      (2).泛指钱财、钞票。《水浒传》第一○四回:“ 李助 是个星卜家……一味撮合山,骗酒食,赚铜钱。”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 沈从文 《萧萧》:“﹝ 萧萧 ﹞梦到后门角落或别的什么地方捡得大把大把铜钱。”  ——《漢語大詞典》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3.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4.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6.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7.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8.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9.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10.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1.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2. 量词:➊ ​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1.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2.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1.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2.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1.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1.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2.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1.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2.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1.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2.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铺 ( 鋪 ) pū/pù
      铺 [ pū ]
         ◎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开摊平。~床。~垫(a.卧具;b.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张。平~直叙。
      铺 [ pù ]
      1. 商店:饭~。肉~。~面。
      2. 床:床~。搭~。卧~。
      3. 旧时的驿站:三十里~。
      芦席(蘆席)lú xí
      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洪深 《赵阎王》第二节第三幕:“别说棺材,连芦席片儿都没有。”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十三章:“ 祝永康 向她了解做芦席的情况。”  ——《漢語大詞典》
      床 chuáng《國語辭典》

      床 [ chuáng ]

      1. 坐卧的器具。唐·杜甫〈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床。」也称为「坐榻」。
      2. 安放器物的架子。如:「琴床」、「墨床」。
      3. 像床一样的地面。如:「河床」、「苗床」、「花床」。
      4. 量词。计算被褥、毛毯等的单位。如:「一床棉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