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偶 ǒu《國語辭典》
偶 [ ǒu ]
名- 用土、木、金属等材料雕塑的人像。如:「泥偶」、「木偶」。
- 同伴。《史记·卷九一·黥布传》:「迺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 配偶。如:「怨偶」、「佳偶天成」。《红楼梦·第四回》:「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 姓。如明代有偶桓。
- 成双的。与「奇」相对。如:「二、四、六……都是偶数。」
- 碰巧、不是经常的。如:「偶遇」、「偶发」、「偶一为之」。
- 相对的。如:「偶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 婚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如欲偶吾者,必先投诗,吾当自择。」
- 对等、匹敌。《抱朴子·外篇·钧世》:「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
缘 ( 緣 ) yuán
缘 [ yuán ]
- 因由,因为:~由。~何(为何,因何)。~故。~起。
- 宿命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分(fèn )。化~。姻~。一面之~。
- 沿,顺着:~法(沿袭旧法)。~木求鱼。
- 边:边~。
疏拙 shū zhuō
亦作“疎拙”。
(1).粗疏笨拙;粗略拙劣。《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唐 成玄英 《〈庄子〉序》:“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輒为疏解,总三十卷。虽復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跡指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迁 文虽奇,疎拙亦多,不必皆可取也。” 王统照 《〈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对社会生活的经历与认识的浮浅,思想的薄弱,想像力的欠缺,文词的疏拙,在这里不必一一具述。”
(2).懒散笨拙。 唐 罗隐 《寄许融》诗:“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明 刘基 《谢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长南裔,疎拙无似。” ——《漢語大詞典》
(1).粗疏笨拙;粗略拙劣。《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唐 成玄英 《〈庄子〉序》:“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輒为疏解,总三十卷。虽復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跡指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迁 文虽奇,疎拙亦多,不必皆可取也。” 王统照 《〈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对社会生活的经历与认识的浮浅,思想的薄弱,想像力的欠缺,文词的疏拙,在这里不必一一具述。”
(2).懒散笨拙。 唐 罗隐 《寄许融》诗:“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明 刘基 《谢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长南裔,疎拙无似。” ——《漢語大詞典》
得天 dé tiān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漢語大詞典》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前途 qián tú
亦作“ 前涂 ”。亦作“ 前涂 ”。
(1).将行经的前方路途。 晋 左思 《吴都赋》:“先驱前涂,俞骑骋路。”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
(2).喻未来的处境。 唐 姚合 《答韩湘》:“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清 孙枝蔚 《饮酒廿首和陶韵》之十:“壮年忽已去,焉復知前涂。”
(3).特指好的未来。《宣和遗事》后集:“帝亦微笑谓 阿计替 曰:‘使我有前途,汝等则吾更生之主也,敢不厚报!’”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自己也知道我如果不能从井里出来,我就没有前途,我就只有在孤独中死亡。”
(4).犹登程。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明 吴承恩 《宿田家》诗:“天明即前途,眷眷意转切。”
(5).不久前行经的路途。 宋 无名氏 《鬼董·沉翁》:“一人衣青褐衣投宿,曰:‘吾前途值盗,囊资皆罄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店家道:‘若是小店内失窃了,应该小店查还。今却是车户走了,车户是客人前途僱的。小店有何干涉?’”
(6).指与事情有关的双方中的一方。《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意思想讨堂翁一个回信,晚生也好回覆前途。”《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只须老兄写明云,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明日就断结了。”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二回:“我们早派人和前途接洽多次,怎么没交款,人就出来了呢?”
(7).指前面的军队。《南史·郑绍叔传》:“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严复 《〈法意〉按语》:“所发 满洲 之卒,其战也,直无异前涂之倒戈。” ——《漢語大詞典》
(1).将行经的前方路途。 晋 左思 《吴都赋》:“先驱前涂,俞骑骋路。”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
(2).喻未来的处境。 唐 姚合 《答韩湘》:“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清 孙枝蔚 《饮酒廿首和陶韵》之十:“壮年忽已去,焉復知前涂。”
(3).特指好的未来。《宣和遗事》后集:“帝亦微笑谓 阿计替 曰:‘使我有前途,汝等则吾更生之主也,敢不厚报!’”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自己也知道我如果不能从井里出来,我就没有前途,我就只有在孤独中死亡。”
(4).犹登程。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明 吴承恩 《宿田家》诗:“天明即前途,眷眷意转切。”
(5).不久前行经的路途。 宋 无名氏 《鬼董·沉翁》:“一人衣青褐衣投宿,曰:‘吾前途值盗,囊资皆罄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店家道:‘若是小店内失窃了,应该小店查还。今却是车户走了,车户是客人前途僱的。小店有何干涉?’”
(6).指与事情有关的双方中的一方。《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意思想讨堂翁一个回信,晚生也好回覆前途。”《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只须老兄写明云,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明日就断结了。”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二回:“我们早派人和前途接洽多次,怎么没交款,人就出来了呢?”
(7).指前面的军队。《南史·郑绍叔传》:“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严复 《〈法意〉按语》:“所发 满洲 之卒,其战也,直无异前涂之倒戈。” ——《漢語大詞典》
屈 qū《國語辭典》
屈 [ qū ]
名- 委曲的心意。如:「受屈」、「叫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 姓。如戰國時楚國有屈原。
- 彎曲。如:「屈膝」、「屈指一算」。
- 降服、折服。如:「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
- 降低身分。如:「屈意奉承」、「屈駕光臨」。《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 彎曲不直。《孟子·告子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 短虧、虧損。如:「理屈」、「情屈」。漢·王充《論衡·自紀》:「然則辯言必有所屈,通文猶有所黜。」
- 勉強、強迫。《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 冤枉。如:「屈死」、「屈打成招」。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伸 shēn《國語辭典》
伸 [ shēn ]
动- 使肢体或弹性物体由弯、短的状态变直或变长。如:「伸懒腰」、「伸直」、「伸长」。
- 表白、陈述。如:「伸冤」、「伸白」。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通「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