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鹰栖老江边树,整刷毛衣矜爪距。

蓝仁明代〕《野鹰

野鹰栖老江边树,整刷毛衣矜爪距。深林未见攫妖狐,近市且知争腐鼠。

天生羽族谁尔雄,尔德不肖形躯同。云霄真骨死炎瘴,来者如斯往者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野鹰江边整刷毛衣

野鹰(野鹰)
诗话总龟经多不省文章尝一色有两人同官其一或举杜荀鹤诗称赞也应无处避征徭之句其一难之曰此诗失矣野鹰何尝有征徭乎举诗者解曰必是当年科取翎毛耳  ——《骈字类编》
栖 ( 棲 ) qī/xī《國語辭典》

栖 [ xī ]

  1. 参见「[[栖栖]]」条。
  1. 停留、休息。《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通「栖」。

栖 [ ​qī ]

  1. (一)​之又音。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整刷 zhěng shuā
整治刷新。 宋 文天祥 《与赣州属县宰书》:“欲於十县从新整刷一番。”《历史研究》1976年第1期:“他提出了‘把工会整刷一下’的口号。”  ——《漢語大詞典》
毛衣 máo yī
(1).禽鸟的羽毛。《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未央殿 輅軨中雌鸡化为雄,毛衣变化而不鸣。” 唐 杜甫 《杜鹃行》:“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明 刘基 《次韵和新罗严上人秋日见寄二首·又用前韵》:“鸿雁羣翔营口实,鳧鷖对立惜毛衣。”
(2).比喻人的容颜或衣服。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诗:“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 清 李渔 《怜香伴·惊飓》:“味杂山珍。逡巡。冠裳济楚,自愧毛衣堪哂。”
(3).兽的皮毛。 唐 白居易 《西凉伎》诗:“假面胡人假师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游记》第三三回:“二魔道:‘……把他( 猪八戒 )且浸在后边浄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着。’”
(4).毛线织成的上衣。 张抗抗 《北极光》七:“他指了指路边摊床上挂着的一件鲜艳夺目的高价毛衣。”  ——《漢語大詞典》
矜 jīn/qín/guān《國語辭典》

矜 [ jīn ]

  1. 憐惜、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 敬慎。《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3. 敬重、推崇。《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4. 自誇、自負。如:「自矜」。《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1. 莊重自持。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驕傲自大。如:「驕矜」。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辭氣激場,面有矜色。」
  1. 禍亂。《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矜 [ qín ]

  1. 矛或戟的木柄。《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矜 [ guān ]

  1. 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通「鰥」。
  1. 生病、患病。《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通「瘝」。
爪 zhǎo/zhuǎ《國語辭典》

爪 [ zhǎo ]

  1. 人類手、腳的指甲。如:「指爪」、「腳爪」。
  2. 動物的掌和趾。如:「雞爪」、「鴨爪」。
  3. 器具的腳。如:「這盤子有三個爪。」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爪 [ zhuǎ ]

  1. 參見「爪子 」條。
距 jù《國語辭典》

距 [ jù ]

  1. 公鸡、雄雉等脚上蹠骨后上方突出像脚趾的部分,中有硬骨,外包角质,打斗时可做武器。《说文解字·足部》:「距,鸡距也。」三国魏·应玚〈斗鸡〉诗:「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2. 爪。《文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3. 相隔的长度。如:「行距」、「间距」、「距离」。
  1. 相隔、相离。《列子·汤问》:「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2. 至、到。《书经·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九》:「连轸距阡陌,子母相拘带。」
  3. 抗、违。《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通「拒」。
  1. 大。《淮南子·泛论》:「体大者节疏,蹠距者举远。」《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通「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