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始悟颐生纱,尽在黄庭两卷中。

陆游宋代〕《道室杂咏

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西东。
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岩间夜吐虹。
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
白头始悟颐生纱,尽在黄庭两卷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头颐生黄庭两卷

白头(白頭)bái tóu
(1).犹白发。形容年老。《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秦 韩 之交。”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意志何时,復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况臣母子,各已白头,兄弟二人,皆任远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白头相见 山东 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六十:“ 骡马街 南 刘二家 ,白头诗客戏生涯。”
(2).谓夫妇互相敬爱,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谦 《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
(3).指年老的尊亲。 清 孙枝蔚 《客句容》诗之三:“妇呻女吟常满屋,音书早晚慰白头。”
(4). 清 代豪绅富户组织领导的乡勇。头裹白布,故称。《太平天囯歌谣·破假大炮》:“乡绅、财主也有兵勇,个个头上围白布,叫白头。”
(5).鸟名。即白头翁。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禽鸟之名,多不可纪,白头称公,黄头称子,羣飞且鸣,是将鬭矣。”参见“ 白头翁 ”。  ——《漢語大詞典》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悟 wù《國語辭典》

悟 [ wù ]

  1. 明白、觉醒。如:「觉悟」、「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2. 启发他人使其觉悟。汉·崔骃〈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1. 姓。如汉代有悟明极。
颐生(頤生)yí shēng
犹养生。 晋 郭元祖 《列仙传赞·方回》:“ 方回 颐生,隐身 五柞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六:“饵灵朮以颐生,漱华泉於清川。” 宋 陆游 《道室杂咏》之三:“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漢語大詞典》
纱 ( 紗 ) shā
纱 [ shā ]
  1.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纺~。
  2.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羽~。窗~。~布。~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3. 像纱布的:铁~。塑料~。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黄庭 huáng tíng
(1).《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
两卷(两卷)
唐 拾得 诗 其四十 念得两卷经,欺他道廛俗。  ——《骈字类编》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