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王安石宋代〕《君难托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人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绸缪成君家计辛苦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1.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3.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4.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5.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1.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2.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1.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1.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绸缪(綢繆)chóu móu
(1).紧密缠缚貌。《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薪,三星在天。” 毛 传:“绸繆,犹缠绵也。”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绸繆犹缠绵束薪之貌,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乃得成为家用。”《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孔颖达 疏:“ 郑 以为鴟鴞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
(2).引申为纠缠。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3).连绵不断。《文选·张衡〈思玄赋〉》:“倚招摇、摄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繆遹皇。” 李善 注:“绸繆,连緜也。” 宋 刘过 《六州歌头》词:“悵望 金陵 宅, 丹阳 郡,山不断绸繆。”
(4).情意殷切。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二:“独有盈觴酒,与子结绸繆。”《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奉所惠貺,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繆乎!” 吕延济 注:“绸繆,谓殷勤之意也。” 元 张昱 《醉题》诗:“情在绸繆歌《白苧》,心同慷慨赠青萍。”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灵均 餐落英,讌席聊绸繆。”
(5).形容缠绵不解的男女恋情。 唐 元稹 《莺莺传》:“绸繆繾綣,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绣幃里效绸繆,倒凤颠鸞百事有。”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汪南溟文》:“ 汪 暮年眷 金陵 妓 徐翩翩 名 惊鸿 者,绸繆殊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既而衾枕之爱,极尽绸繆。”
(6).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非强兵无以备豫,非广蓄无以养兵,此根本绸繆之至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先事而绸繆,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清 林则徐 《饬府查办防护围基章程札》:“现在水虽消退,而夏令正长,大雨时行,必须早为绸繆之计。”参见“ 绸繆未雨 ”。
(7).繁密貌。《文选·左思〈吴都赋〉》:“容色杂糅,绸繆縟绣。” 李善 注:“绸繆,花采密貌。” 宋 鲍輗 《襄阳行》:“今日何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繆。”
(8).深奥。《庄子·则阳》:“圣人达绸繆,周尽一体矣。” 陆德明 释文:“绸繆,犹缠绵也。又云:深奥也。”
(9).古代妇女衣带上的带结。《汉书·张敞传》:“礼,君母出门则乘輜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玉佩,内饰则结绸繆。” 颜师古 注:“组纽之属,所以自结固也。”  ——《漢語大詞典》
逐 zhú《國語辭典》

逐 [ zhú ]

  1. 追赶。如:「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 驱走。如:「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
  3.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4. 竞争、争夺。如:「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5.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6. 依次、按照顺序。如:「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成君 chéng jūn
固定的君主。《国语·晋语四》:“自子之行, 晋 无寧岁,民无成君。” 韦昭 注:“成,定也。”  ——《漢語大詞典》
家计(家計)jiā jì
(1).关于家事的打算,引申为家庭事务。《韩非子·难言》:“閎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世说新语·方正》“ 武帝 语 和嶠 曰” 刘孝标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 齐王 当出藩,而 王济 諫请无数,又累遣 常山主 与妇 长广公主 共入稽顙,陈乞留之。 世祖 甚恚,谓 王戎 曰:‘我兄弟至亲,今出 齐王 ,自朕家计,而 甄德 、 王济 ,连遣妇入来,生哭人邪? 济 等尚尔,况餘者乎?’”
(2).家庭生计。《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丰 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丰 前后仕歷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唐 岑参 《赠酒泉韩太守》诗:“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亦清贫。” 明 高明 《琵琶记·勉食姑嫜》:“奴家自从丈夫去后,顿遭飢荒,衣衫首饰,尽皆典卖,家计萧然。”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依我说,不能一概而论,家计不好,人好,大部分也不至于吃苦。”
(3).家产,家财。《朱子全书》卷三:“如人一家中,合有许多家计,也须常点认过。若不如此,被外人驀然捉将去也不知。”《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本有万金家计,就是子孙辈连年送的生日礼物,也有好几千,怎么刚出来得这两日,便回去没有饭吃了?” 清 孙枝蔚 《新嫁娘》诗之三:“三朝拜亲戚,引妾出前庭。不用论家计,郎能学六经。”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一:“你知道你的家计比我知道的清楚,没钱不用想念书,找事作比什么也强。”
(4).犹言各自独立安排筹划。《朱子语类》卷一○三:“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须如此做家计。”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开禧二年)》二:“故臣欲经营濒 淮 沿 汉 诸郡,各做家计,牢实自守。” 宋 叶适 《故通直郎清流知县何君墓志铭》:“须家计牢实,彼必不可以进而后我可以不退。且盟约久定矣,必彼先破坏而后我徐应之。”  ——《漢語大詞典》
良 liáng《國語辭典》

良 [ liáng ]

  1. 善、美好。如:「良師」、「優良」、「良宵」。《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2. 賢明。如:「賢良」。唐·韓愈〈原毀〉:「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3.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1.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誅罰良善,日以益 甚。」
  2.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良霄。
  1. 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2. 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辛苦 xīn kǔ
(1).辛味与苦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若酸咸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 宋 苏轼 《东坡羹颂》:“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薺,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 清 金农 《曲江之上杂书》诗之三:“辛苦服三苓,《本草》出袖内。”
(2).穷苦;困厄。《左传·襄公九年》:“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厎告。”《宋书·徐湛之传》:“ 永兴公主 一门嫡长,早罹辛苦。” 唐 李白 《寒女吟》:“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 清 刘大櫆 《窦祠记》:“百姓辛苦流亡,无所控诉。”
(3).辛勤劳苦。《左传·昭公三十年》:“ 吴光 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幽栖多暇豫,从役知辛苦。” 金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拼得喫些辛苦,有甚么做不来。” 刘大白 《田主来》诗:“辛苦种得一年田,田主偏来当债讨。”
(4).使……劳累。《逸周书·酆保》:“ 商 为无道,弃德刑范,欺侮羣臣,辛苦百姓,忍辱诸侯。”《宋书·竟陵王诞传》:“ 大明 二年,发民筑治 广陵城 , 诞 循行,有人干舆扬声大駡曰:‘大兵寻至,何以辛苦百姓!’”
(5).憔悴貌。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三:“辛苦异人状,美貌改如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其去岁十月至其今年三月,恒菜食,既辛苦疲瘦,姨母更劝令渐进,裁少少而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视汝头如蓬葆,辛苦至矣,可便升车,往见汝父。”
(6).辛酸悲苦。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一生辛苦兮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之辛苦,非独 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其( 徐思叔 )词云:‘……胡山不隔思归路,只把琵琶写辛苦。’”
(7).指身体痛苦难受。《北齐书·徐之才传》:“帝又病动,语 士开 云:‘恨用 之才 外任,使我辛苦。’”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柴林下那个宰臣,教火烧了身,兀的不辛苦杀 凌烟阁 上人。”《恨海》第四回:“女儿!我此刻格外辛苦了,头晕的就同没了主一般。”
(8).套语。用于表示慰劳。 明 高启 《梦锺离两兄》诗:“握手説辛苦,杯觴復同持。” 清 梁同书 《直语补证》:“人有往来行役之事,彼此相慰劳曰辛苦。”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真不巧,碰到今天下雪,你太辛苦了。”
(9).用于求人做事。如:这事还得您辛苦一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