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

韩愈唐代〕《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自居南尹以及百司执事

自居 zì jū
(1).犹自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 兵远鬭穷战,其锋不可当。 齐 楚 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之二:“公但清静自居,无劳虑也。” 唐 温庭筠 《为前邕府段大夫上宰相启》:“氷蘖自居,膏腴不染。” 董必武 《再为长句和毛主席诗韵》:“自居右首嫌人左,身立中间蔽己偏。”
(2).自任;自待。《后汉书·桓荣丁鸿传论》:“而 佚 ( 张佚 )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北史·于谨传》:“三老升席,南面冯几而坐,师道自居。” 宋 欧阳修 《石守道墓志铭》:“先生自闲居 徂徠 后,官於 南京 ,常以经术教授,及在太学,益以师道自居,门人弟子从之者甚众。” 鲁迅 《华盖集·补白》:“先前以‘士人’、‘上等人’自居的,现在大可以改称‘平民’了罢;在实际上,也确有许多人已经如此。”  ——《漢語大詞典》
守 shǒu《國語辭典》

守 [ shǒu ]

  1. 官职、职责。《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饮酒。」
  2. 职官名。古代一郡的行政长官。如:「郡守」、「太守」。
  3. 节操、品性。如:「操守」。《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4. 姓。如宋代有守恭。
  1. 防卫、保护。如:「防守」、「驻守」、「坚守」。
  2. 保持、坚持。如:「守信」、「守节」、「墨守成规」、「守身如玉」。
  3. 遵行。如:「恪守」、「守法」、「遵守」、「守规律」。
  4. 等待。如:「守候」、「独守」、「守岁」、「空守一夜」。
  5. 依赖、依傍。《水浒传·第一八回》:「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守 [ shòu ]

  1. 通「狩」。
河 hé《國語辭典》

河 [ hé ]

  1. 水道的通称。如:「河流」、「运河」。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黄河的简称。如:「河套」。
  3. 成河川状的群体。如:「星河」、「银河」。
  4. 姓。如南北朝时有河祯。
南尹
元史地理志郁林州唐为南尹州又改贵州又为郁林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  ——《骈字类编》
以及 yǐ jí
(1).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犹言以至,以至于。《后汉书·仲长统传》:“ 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 项 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絶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晋 张华 《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 庖牺 ,肇经天人。爰始夫妇,以及君臣。”
(2).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婚冠既毕,益令昆弟辈取六经子史以及稗官野乘,皆以耳授。”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铭 道:‘ 刘贵 来了,告诉我父亲和 石弟 生气的光景,以及父亲和你吩咐我的话,我哪里还敢逗留,赶紧收拾了回来。’”如:桌上放着画笔、水盂、调色盘以及两盆初开的菊花。  ——《漢語大詞典》
百司 bǎi sī
(1).即百官。《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於贵宗,等惠於百司。”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又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公卿既得其人,因使推其类以聚於朝廷,则百司庶物,无不得其人也。”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贤者久任,不贤者速去,久之,使百司庶府尽皆得人。”参见“ 百官 ”。
(2).指官员。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四折:“从头儿覰这百司,那里有这等冷鼻凹的文章士。”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执事(執事)zhí shì
(1).从事工作;主管其事。《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閒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犹今佣赁也。”《史记·蒙恬列传》:“及 武王 有病甚殆, 公旦 自揃其爪以沉於 河 ,曰:‘王未有识,是 旦 执事。有罪殃, 旦 受其不祥。’” 宋 苏辙 《梁惟简供备库使诰词》:“况其左右侍御之臣,朝夕执事之劳,而有不被其赐者乎?”
(2).有职守之人;官员。《书·盘庚下》:“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有隐哉。” 孔颖达 疏:“其百执事谓大夫以下,诸有职事之官皆是也。”《汉书·王莽传下》:“朝之执事,亡非同类。”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新熟之时,岂宜无备,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3).指供役使者,仆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令执事准备, 红娘 辞去。”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盐商》:“左右执事,类皆綺岁俊童。”
(4).对对方的敬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杜预 注:“言执事,不敢斥尊。”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閤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明史·徐一夔传》:“僕素谓执事知我,今自审终不能副执事之望。”
(5).差事;工作。《水浒传》第一○一回:“ 王庆 五更入衙画卯,干办完了执事,闲步出城南,到 玉津圃 游玩。”《西游记》第五回:“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 李广田 《没有太阳的早晨》:“甚至想到叫孩子也在老爷家里找一份执事,可是孩子还太小。”
(6).仪仗。《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买了副执事,刻了封条,顺便回家到任。”《儒林外史》第一回:“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船舱门外摆着‘迴避’‘肃静’虎头牌和各种执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