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三闾枉了,众人都醉倒,你也铺啜些ㄤ糟。

邓玉宾元代〕《【中吕】粉蝶儿_丫髻环条,

丫髻环条,急流中弃官修道,鹿皮囊草履麻袍。翠岩前,青松下,把个茅庵
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闲间世无人到。
  【醉春风】直睡到日齐高,白云无意扫,一盂白粥半瓢齑,饱,饱,饱。检
个仙方,弄般仙草,试些丹灶。
  【迎仙客】看时节寻道友,伴渔樵。从这尧舜禹汤周灭了,汉三分,晋六朝,
五代相交。都则是一话间闲谈笑。
  【石榴花】想这荔枝金带紫罗袍,刑法用萧曹。鼎镬斧钺斩身刀,轻轻地犯
着,便是天条。金珠宝贝休挨靠,天符帝敕难逃。顶门上飞下个雷霆炮,不似恁
那初及第时节绣球儿抛。
  【斗鹌鹑】往常怕树叶儿遮着,到如今和根儿背倒。钟鼎山林,那一个较好?
命不快除是他砍柴的扰,索甚计较?只消得半碗齑汤,那厮早欢喜将去了。
  【红绣鞋】比着他有使命向门前呼召,唬的早吃丕丕的胆颤心摇。则道是快
上马容不得他半分毫。陪着笑频哀告,镇着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普天乐】若是更损贤良,欺忠孝。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只争个迟共早,
终须报。正直无私依公道,任天公较与不较。纷纷扰扰,惺惺了了,天理昭昭。
  【上小楼】寝食处珠围翠绕,行踏处白牙高纛。荫子封妻,五花官诰。若一
朝,犯制条,凶星来照,一霎儿早不知消耗。
  【幺】俺只会春来种草,秋间跑药。挽下藤花,班下竹笋,采下茶苗。化下
道粮,攒下菜蔬,蒲团闲靠,则待倚南窗和世人相傲。
  【满庭芳】三闾枉了,众人都醉倒,你也铺啜些ㄤ糟。朝中待独自要个醒醒
号,怎当他众口嗷嗷?一个阳台上襄王睡着,一个巫山下宋玉神交。休道你向渔
夫行告,遮莫论天写来,谁肯问《离骚》?
  【六幺序】不如俺闲乐,陶陶,木碗椰瓢,乞化村醪。醉得来前合后倒,又
带糟随下随高。都是教酒葫芦相与酬酢,归来醉也藜杖挑,过清风皓月溪桥。柴
门掩上无锁钥,自颠狂自歌自笑,天地如我这草团标。
  【快活三】一个韩昌黎贬在水潮,一个苏东坡置在白鹤。一个柳宗元万里窜
三苗,一个张九龄行西岳。
  【鲍老儿】芙蓉国里琼姬伴着子高,他稳跨着青鸾到。月明吹笙对碧桃,煞
强如西日长安道。您待凌烟阁上,麒麟画里,有甚功劳?春风锦江,秋云洞天,
倒大逍遥。
  【幺】拣择下药苗,玄霜玉杵和露捣。虎龙自交,金乌玉兔依封爻。婴儿弱,
姹女娇,亲怀抱。自调和不数朝,早睹他那玄珠形兆,这的是出世间实功效。
  【后庭花】闲吟啸嫌喧闹,曾不挂许由瓢。存机要闲玄妙,调二气走三焦。
天星曜,地海潮,人山岳,对银蟾彻绛霄。则这的便是玄关一窍,了性命的修真
道。
  【随煞尾声】十五六岁有甚奇,百二十年不是老。则着这铅鼎长温三花灶,
七颠八倒,向这玉箫声里醉蟠桃。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满庭芳三闾众人

满庭芳(滿庭芳)mǎn tíng fāng
(1).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二体。平韵的,又有《满庭霜》《锁阳台》等别名。双调九十五字。仄韵的,《乐府雅词》《转调满庭芳》,双调,自九十三字至九十六字,共有七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梦兆》:“﹝ 唐寅 ﹞一日过余,于山中壁间偶揭 东坡 《满庭芳》,下有‘中吕’字。”参阅《词谱》卷二四。
(2).曲牌名。南曲中吕宫、正宫,北曲中吕宫均有同名曲牌,常见者有二:一属南曲中吕宫,字数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属北曲中吕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略异,用作小令,也可用在套曲中。  ——《漢語大詞典》
三闾(三閭)sān lǘ
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错 ,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 夷 、 皓 有安归之叹, 三閭 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 三閭 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 三閭 。”  ——《漢語大詞典》
枉 wǎng《國語辭典》

枉 [ wǎng ]

  1. 弯曲的、不直的。如:「枉尺」。《说文解字·木部》:「枉,衺曲也。」《荀子·王霸》:「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2. 不正直的、邪恶的。《论语·颜渊》:「能使枉者直。」《元史·卷一七五·张珪传》:「人有冤抑,必当昭雪,事有枉直,尤宜明辨。」
  1. 扭曲、歪曲。如:「贪赃枉法」。《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 冤陷。如:「冤枉」、「勿枉勿纵」。
  3. 迁就、委屈。参见「枉驾」、「枉顾」等条。
  1. 邪恶不正的人事物。如:「矫枉过正」。《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 冤屈。《新唐书·卷一三五·高仙芝传》:「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
  1. 徒然、白费。如:「枉费」。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众人(衆人)zhòng rén
(1). 商 周 时代的农业生产者。《诗·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 高亨 注:“众人,指农奴。”
(2).一般人,群众。《孟子·告子下》:“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匪为众人説,冀与智者论。” 唐 元稹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诗之三:“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真人之心,若珠在渊;众人之心,若瓢在水。” 清 唐甄 《潜书·虚受》:“傲者,人之恒疾;岂惟众人,圣贤亦惧不免。”
(3).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百喻经·乘船失釪喻》:“尔时众人无不大笑。”《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于是 李娇儿 、 孟玉楼 、 潘金莲 、 李瓶儿 、 孙雪娥 等众人都跟出来。” 巴金 《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为了众人,就顾不得我自己。”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1.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1.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1.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1.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倒 dǎo/dào《國語辭典》

倒 [ dǎo ]

  1. 人或竖立的物体因本身或外来因素而横躺下来。如:「跌倒」、「摔倒」、「卧倒」、「大水冲倒龙王庙」。《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2. 垮台、失败。如:「倒闭」、「倒台」。《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夷三族」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卿用读书何为耶!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们的生意,已经倒了。」
  3. 声音沙哑。如:「听说那位名演员近日嗓子倒了,正在休息当中。」
  4. 北平方言:➊ ​ 指商家把整批货物或全部店里的物品顶让给别人。如:「将铺子倒出去。」《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现在有半楼货,值得一千六百两。」➋ ​ 指转移、更换、对调。如:「倒手」、「两张桌子对倒一下。」

倒 [ dào ]

  1. 上下前后相反,或互相更换。《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朱子语类·卷七一·易·复》:「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倒了。」
  2. 把物体或液体倾倒出来。如:「倒茶水」、「倒垃圾」。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3. 向后退。如:「倒车」、「倒退」。
  4. 违逆、不顺。《韩非子·难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
  1. 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红楼梦·第二二回》:「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说今日要歇半天儿吗?怎的倒这么早就来了。」
  2. 却。《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细密,倒未必好,宁可是白直粗疏底人。」《红楼梦·第一九回》:「你倒说说,我还要怎么留你?我自己也难说了。」
  3. 反过来、相反的。如:「海水倒灌」、「倒挂金钩」。唐·徐凝〈杭州祝涛头〉诗二首之二:「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你 nǐ《國語辭典》

你 [ nǐ ]

  1. 第二人称,亦指对方。如:「你好吗」、「你死我活」。《周书·卷五○·异域传下·突厥传》:「你能作几年可汗?」《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你瞧!这孩子傻不傻?」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铺 ( 鋪 ) pū/pù
铺 [ pū ]
     ◎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开摊平。~床。~垫(a.卧具;b.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张。平~直叙。
铺 [ pù ]
  1. 商店:饭~。肉~。~面。
  2. 床:床~。搭~。卧~。
  3. 旧时的驿站:三十里~。
啜 chuò/chuài《國語辭典》

啜 [ chuò ]

  1. 吃、喝。如:「啜饮」、「啜粥」。《说文解字·口部》:「啜,尝也。」宋·陆游〈睡乡〉诗:「有酒君勿啜,入肠作戈矛。」
  2. 哭泣。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睇千乘之共啜,盼万骑之相泫。」
些 xiē/suò《國語辭典》

些 [ xiē ]

  1. 少量、一点。如:「些微」、「些许」、「些须」。《水浒传·第四一回》:「城里并无些动静。」
  2.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下少许的差别。如:「多些」、「简单些」、「方便些」、「容易些」。
  1. 量词。计算事物不确定数量的单位。如:「这些人」、「有些事情」、「买些金子」。《水浒传·第四回》:「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

些 [ suò ]

  1.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劝阻等语气。在《楚辞·招魂》中常见。《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楚词招魂尾句皆曰『些』。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
糟 zāo《國語辭典》

糟 [ zāo ]

  1. 釀酒時濾下來的渣滓。如:「酒糟」。《文選·劉伶·酒德頌》:「奮髯踑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2. 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參見「糟粕 」條。
  3. 姓。如明代有糟士奇。
  1. 以酒醃漬食品。如:「糟魚」、「糟肉」。《晉書·卷七八·孔愉傳》:「公不見肉糟淹更堪久邪?」
  2. 不好、敗壞。如:「糟糕」、「他這學期的成績很糟」。《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這事更糟了,怎麼和尚腦袋上會長出辮子來呢?這不是野忿兒嗎!」
  3. 腐爛、腐朽。如:「布糟了。」、「椅腿兒糟了。」《孤本元明雜劇·裴度還帶·第 三折》:「我則見梁漕椽爛柱根糟,這的是欠九分來待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