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昔戎行,远暨西垠。

谢灵运南北朝〕《答谢咨议诗

玉衡迅驾,四节如飞。急景西驰,奔浪赴沂。英华始玩,落叶已稀。

惆怅衡皋,心焉有违。

告离甫尔,荏冉回周。怀风感迁,思我良畴。岂其无人,莫与好仇。

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感昔戎行,远暨西垠。黾勉于役,不敢告勤。尔亦同事,契阔江濆。

庶同支离,攘臂解纷。

鸣鹄在阴,自幽必显。既曰有声,因风易演。逶迤云阁,司帝之典。

蔚彼遗藉,如莹如洗。

齐仲善交,在久弥敬。自我之遘,一遇而定。于穆谢生,以和缮性。

有言属耳,有文在咏。

寡弱多幸,逢兹道泰。荷荣西荒,晏然解带。剪削前识,任此天籁。

人既遇矣,何惧何害。

搔首北眷,清对未从。瞻云累叹,思□御风。良愿易违,嘉乐难逢。

微我无衣,温凉谁同。

古人善身,实畏斯名。缘督何贵,卷耀藏馨。九言之赠,实由未冥。

片音或重,玙璠可轻。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戎行远暨西垠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1.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3.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4.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5.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1.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2.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1.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1.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戎行 róng háng
(1).行伍;军队。《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
(2).指军旅之事。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商民呈诉冤词》:“奉王命以剿 英 夷,効戎行以苏民命,不胜雀跃之至。”  ——《漢語大詞典》
远暨(遠暨)yuǎn jì
远达;远播。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事不稽古,不以为政,政不惠和,不图於策;犹不自专,传谋远暨,允求厥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今者光復大业,幸告成功,五族一家,声威远暨。”  ——《漢語大詞典》
西垠
元 元好问 纪子正杏园燕集 纪翁种杏城西垠,千株万株红艳新。
金 魏道明 佛岩寺 虎谷西垠北口南,横桥过尽见松庵。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