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崔颢唐代〕《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谤书几案文墨填委

谤书(謗書)bàng shū
(1).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战国策·秦策二》:“ 魏文侯 令 乐羊 将,攻 中山 ,三年而拔之。 乐羊 反而语功。 文侯 示之谤书一篋。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颢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诗:“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2).《史记》《后汉书·蔡邕传》:“昔 武帝 不杀 司马迁 ,使作谤书,流於后世。” 李贤 注:“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谓 迁 所著《史记》,但是 汉 家不善之事,皆为谤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谤书》:“ 司马迁 作《史记》,於《封禪书》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 王允 谓之谤书。”
(3).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汉书〉误仿〈史记〉》:“且序酷吏必屡称天子以为能,未免露谤书之意。” 柯灵 《香雪海·题材问题一解》:“《水浒传》之后有《续水浒传》《荡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题材,却干脆成了一部农民起义的谤书。”  ——《漢語大詞典》
盈 yíng《國語辭典》

盈 [ yíng ]

  1. 充满。汉·王充《论衡·论死》:「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金史·卷一一六·徒单兀典传》:「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
  2. 足、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首之二:「使天下举首戴且者,盈其愿而退,则后世之书,可胜传哉?」
  3. 增加。《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1. 过多。《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致求盈余,但自苦耳。」通「赢」。
  2. 骄傲、自满。《易经·谦卦·彖曰》:「人道恶盈而好谦。」《抱朴子·外篇·安贫》:「夫藏多者亡厚,好谦者忌盈。」
  3. 丰富、饱满。《文选·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西游记·第四○回》:「霜凋红叶林林瘦,雨熟黄粱处处盈。」
几案 jī àn
亦作“ 几桉 ”。
(1).桌子;案桌。 汉 王粲 《儒吏论》:“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诗:“簿领初休几桉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
(2).借指文牍工作。《魏书·邢昕传》:“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 顺 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止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漢語大詞典》
文墨 wén mò
(1).文书辞章。亦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史记·萧相国世家》:“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宋 叶适 《答吴明辅书》:“往 陈寿老 言其表弟齿甚少,文墨颖异,超越辈流。”《水浒传》第十五回:“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
(2).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张桌儿上摆着许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动用家伙,无非是些灯台、铜杓、壶瓶、碗碟之类,看不得在文墨眼里的。”
(3).指文化知识。《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那时城厢内外,倒知得 周 家中举的事,只是谁人不识得 周 家儿子没有什么文墨,就统通知道是财神用事的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亲的对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4).刑律判状。《汉书·刑法志》:“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北史·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恆典。”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及其僨事,则一旦以文墨绳之,呜呼,如是而谓之善将将,吾见其以国与敌也矣。”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填委 tián wěi
纷集;堆积。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餘里,锦绣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讙,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填委塞户牖,居然 嘉庆 中故态。”《宋史·河渠志五》:“江道既分,水復湍暴,沙石填委,多成滩磧。”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然文辞繁縟填委,时涉神仙,与 玉 之《九辩》《招魂》及当时情景颇违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