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李商隐唐代〕《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年枯荣百尺柱石

一年
魏晋 嵇康 幽愤诗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唐 徐凝 二月望日 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唐 周繇 看牡丹赠段成式 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
唐 罗邺 看花 家在楚乡身在蜀,一年春色负归期。
宋 苏轼 山村五绝 其四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元 刘因 春游 十日得閒须小醉,一年最好是深春。
元 叶颙 示小儿阿真牡丹二首荼蘼春暮各一首 其四 又是一年春事了,杜鹃声里夕阳多。
宋 黄庚 暮春二首 其一 东风庭院夕阳天,恨绿愁红又一年。  ——《骈字类编》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3. 使改变:~废为宝。
  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 变卖:~产。
  6. 变通:通权达~。
  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8. 指变文:目连~。
  9. 姓。
枯荣(枯榮)kū róng
枯萎和茂盛。亦泛指生死、盛衰。 南朝 梁 简文帝 《蒙华林园戒》诗:“伊余久齐物,本自一枯荣。”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宋 朱松 《秋怀》诗之六:“乾坤一逆旅,鼎鼎竟何为?枯荣俯仰中,儿辈浪自悲。”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1.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2.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3.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4. 智慧能力:~质。天~。
  5. 出身和经历:~格。~历。
  6. 姓。
柱石 zhù shí
(1).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汉书·师丹传》:“关内侯 师丹 端诚於国,不顾患难……确然有柱石之固。”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叶圣陶 《赤着的脚》:“﹝ 中山先生 ﹞虽然是六十将近的年纪,躯干还是柱石那样直挺。”
(2).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汉书·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鲁迅 《伪自由书·“多难之月”》:“总而言之,可靠的国之柱石,已经多在半空中,最低限度也上了高楼峻岭了。”
(3).比喻担当重任。《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柱石之臣,宜居辅弼。”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乞不允批答口宣》:“卿柱石本朝,蓍龟当代。”《再生缘》第五四回:“朝前千百文和武,自然有柱石之臣拜此官。”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1.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2.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3.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5.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6.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7.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