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柳条新,巴陵城下人。

李端唐代〕《晚次巴陵

雪后柳条新,巴陵城下人。烹鱼邀水客,载酒奠山神。
云去低斑竹,波回动白蘋.不堪逢楚老,日暮正江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雪后柳条巴陵城下

雪后(雪后)
唐 岑参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唐 杜甫 冬至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唐 李端 云阳观寄袁稠 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唐 王建 寄旧山僧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唐 张乔 赠初上人 井气春来歇,庭枝雪后低。
元 李存 送徐典史归四明 细雨堂前酒,初梅雪后吟。  ——《骈字类编》
柳条(柳條)liǔ tiáo
(1).柳树的枝条。 南朝 梁简文帝 《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 唐 刘禹锡 《送春词》:“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宋 秦观 《如梦令》词:“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红楼梦》第五九回:“ 鶯儿 便又採些柳条,索性坐在山石上编起来。”
(2).画笔的一种。用细柳枝略烧一下,吹灭后成炭头,多用于起画稿。《红楼梦》第四二回:“头号排笔四支……开面十支,柳条二十支。”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巴陵 bā líng
(1).旧县名。 晋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阳 。1913年改名 岳阳县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阳 )。隋 开皇 九年废。 唐 天宝 元年复置。 乾元 元年改称 岳州 。 隋 末 罗县 令 萧铣 起兵,即以此为根据地。
(3).山名。在 岳阳县 治西南,滨 洞庭湖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庆余 《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诗:“帆自 巴陵山 下过,雨从 神女 峡边来。”  ——《漢語大詞典》
城下
唐 高适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唐 王建 送人游塞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