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草根纷可煮,何似舂粳仍饭黍。

陈谟明代〕《史君雨为徐知府作

甘雨注,三农舞。村村歌且谣,云是史君雨。四月欲尽五月来,政恐腴田变硗土。

史君五马走青原,神龙腾骧离洞府。翻倒银潢挟阴雾,涧溪争赴长江去,一夕良苗青尺许。

老农言,百无苦,昔忧井枯无饮处。陂塘不得潴,鱼鳖为人取。

丁男租税且阙供,妇女徒然力机杼。木皮草根纷可煮,何似舂粳仍饭黍。

园蔬复葱茜,不肉美堪茹。家牛不卖曰取乳,牲肥酒香枫社鼓。

时时取欢觅邻父,醉里长歌史君雨。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木皮草根何似

木皮 mù pí
树皮。《汉书·晁错传》:“ 胡 貉 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周书·王褒传》:“舒惨殊方,炎凉异节,木皮春厚,桂树冬荣。” 唐 元结 《舂陵行》:“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 清 龚自珍 《语录》:“古无朴字,《説文》木部,朴训木皮。 郑 注取朴,云朴所以挞犯教者,盖古人止用木皮挞人,以为教学之刑,其物即名之曰朴。”  ——《漢語大詞典》
草根
唐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景彝对月 草根虫穴吟来久,屋角星河落更清。
宋 陆游 峡口夜坐 草根缀微露,萤火飞熠熠。
元 贡师泰 吴淞江上谩兴二首 其二 露冷草根鸣蟋蟀,雨晴花影转蛸蟏。
明 刘基 江上曲八首 其五 草根错认骊珠吐,自是西风白露团。
明 杨基 寓江宁村居病起写怀十首 其八 花底蛛丝迷蛱蝶,草根虾族变蜻蜓。  ——《骈字类编》
纷 ( 紛 ) fēn
纷 [ fēn ]
  1. 众多,杂乱:~~。~繁。~杂。~飞。~纭。五彩缤~。~乱。~扰。~争。
  2.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何似 hé sì
(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漢語大詞典》
舂 chōng《國語辭典》

舂 [ chōng ]

  1. 把穀物以杵臼搗去皮殼。如:「舂藥」。《說文解字·臼部》:「舂,擣粟也。」唐·張籍〈羈旅行〉:「主人舂米為夜食,晨雞喔喔茅屋傍。」
  2. 突擊、刺擊。《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唐·白居易〈潛別離〉詩:「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1. 古代的一種刑罰。婦女犯罪時以舂米代替軍役。《周禮·秋官·司厲》:「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槀。」
粳 jīng/gēng《國語辭典》

粳 [ ​gēng ]

讀音
  1. 一種稻米類型。葉片較狹而短,色深綠,莖稈較矮、較堅硬。穀粒呈短圓形,內外穎上細毛多而長,米飯煮起來較軟。粳稻一般學術上稱為「日本型稻」或「中國型稻」,其米粒直鏈性澱粉含量為百分之十八至二十五。俗稱的「蓬萊米」,即屬於粳稻類型。

粳 [ ​jīng ]

語音
  1. (一)​之語音。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饭 ( 飯 ) fàn
饭 [ fàn ]
  1.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2.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3.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 喂牲畜:~牛。
黍 shǔ《國語辭典》

黍 [ shǔ ]

  1. 植物名。禾本科稷属,一年生草本。叶细长而尖,有粗毛,平行脉。果实呈淡黄白色,带黏性。宜于大暑时植于旱田。
  2. 古代的一种酒器。《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操黍酒而进之。」汉·高诱·注:「酒器受三升曰黍。」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