浃背全无暑汗,曲肱时印新瘢,衬荷花落魄壮怀宽。

乔吉元代〕《【中吕】红绣鞋_竹衫儿并刀

竹衫儿

并刀剪龙须为寸,玉丝穿龟背成文,襟袖清凉不沾尘。汗香晴带雨,肩瘦冷搜云,是玲珑剔透人。浃背全无暑汗,曲肱时印新瘢,衬荷花落魄壮怀宽。挹风香双袖细,披野色一襟团,满身儿窥豹管。

书所见

脸儿嫩难藏酒晕,扇儿薄不隔歌尘,佯整金钗暗窥人。凉风醒醉眼,明月破诗魂,料今宵怎睡得稳。

泊皋亭山下

石骨瘦金珠窟嵌,树身驰璎珞褴襂,秋影秋声绕蓬龛。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暑汗曲肱花落壮怀

浃 ( 浹 ) jiā
浃 [ jiā ]
  1. 湿透:汗流~背。
  2. 周匝:~日(古代以干支为“浃日”)。~辰(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3. 深入,融洽:~洽。
背 bèi/bēi《國語辭典》

背 [ bèi ]

  1.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頸下的部位。
  2. 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山背」、「刀背」。
  1. 用背部對著。如:「背著太陽」、「背山面海」、「背水一戰」。
  2. 離開、拋棄。如:「離鄉背井」。《商君書·君臣》:「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
  3. 違反。如:「背約」、「棄理背義」、「背信忘義」。
  4. 死亡、去世。《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係殂背。」
  5. 躲避、瞞著。如:「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6. 記憶。如:「背臺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7. 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1. 運氣不好。如:「走背運」、「手氣背」。
  2.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3. 僻靜的。如:「背街小巷」。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既然賢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會去便了。」

背 [ bēi ]

  1.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全 quán《國語辭典》

全 [ quán ]

  1. 完备、不缺。如:「齐全」、「文武双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 整个的。如:「全家」、「全人类」、「全神贯注」、「全军覆没」。《汉书·卷五一·枚乘传》:「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
  1. 皆、都。如:「全自动化」、「将课文全背下来!」、「这事全靠你帮忙了!」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词:「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1. 使完整而没有缺憾。如:「保全」、「苟全」、「顾全大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1. 姓。如清代有全祖望。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暑汗
史记仓公传见寒甚下  ——《骈字类编》
曲肱 qǔ gōng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谓弯着胳膊作枕头。后以“曲肱”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宋 梅尧臣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诗:“露蝉不饱腹,志士甘曲肱。”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归田以后,谓之《枕言》,蔬水曲肱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印 yìn《國語辭典》

印 [ yìn ]

  1.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图章。如:「官印」、「钢印」、「玉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2. 痕迹。如:「脚印」、「手印」。
  3. 印度的简称。如:「中印条约」。
  4. 姓。如唐代有印伦。
  1. 在物体上留下痕迹。如:「烙印」、「印上指纹」。
  2. 印刷。如:「刊印」、「排印」、「翻印」、「这本书已经印好了。」
  3. 符合。如:「心心相印」。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瘢 bān《國語辭典》

瘢 [ bān ]

  1. 瘡痕、疤痕。《漢書·卷八·宣帝紀》「刑者不可息」句下顏師古注引李斐曰:「若黥劓者,雖欲改過,其創瘢不可復滅也。」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2. 皮膚上的斑點。如:「雀瘢」。也作「斑」。
  3. 過失、罪惡。《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好則鑽皮出羽,惡則洗垢索瘢。」
衬 ( 襯 ) chèn
衬 [ chèn ]
  1. 近身衣,内衣:~衫。~裤。
  2. 在里面再托上一层:~绒。~砌。
  3. 搭配上别的东西:~托。陪~。映~。
  4. 附在衣裳某一部分里面的纺织品:领~儿。袖~儿。
荷 hé《國語辭典》

荷 [ hé ]

  1. 植物名。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叶大而圆,夏天开红色或白色花。地下茎称为「藕」,果实称为「莲子」,二者皆可供食用。也称为「莲」、「芙蕖」。

荷 [ hè ]

  1. 用肩膀扛著。如:「荷锄」、「荷枪」。《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灌夫》:「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
  2. 承当、担负。如:「不胜负荷」。汉·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
  3. 蒙受。今多用书信中,表谢意。如:「感荷」、「为荷」。《左传·昭公三年》:「一为礼于晋,犹荷其禄,况以礼终始乎?」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奉先帝之遗训,荷本朝之厚恩。」
花落
唐 张九龄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笋成林向密,花落树应疏。
唐 李白 落日忆山中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唐 杜甫 遣意二首 其一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刘长卿 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 纷纷花落门空闭,寂寂莺啼日更迟。
唐 陆龟蒙 又酬次韵 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唐 张窈窕 寄故人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宋 辛弃疾 念奴娇 其四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骈字类编》
魄 pò《國語辭典》

魄 [ pò ]

  1. 人的精气。如:「精魄」、「勾魂摄魄」、「惊心动魄」、「失魂落魄」、「魂飞魄散」。《说文解字·鬼部》:「魄,阴神也。」《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元·关汉卿《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套·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2. 农历月初时始见的月光。汉·王充《论衡·譋时》:「月三日魄,八日弦,十五日望。」通「霸」。
  3. 月亮。唐·卢仝〈月蚀〉诗:「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
  4. 酒渣、渣滓。《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通「粕」。

魄 [ tuò ]

  1. 参见「[[落魄]]」条。
壮怀(壯懷)zhuàng huái
豪壮的胸怀。 唐 韩愈 《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明 张煌言 《海上》诗之一:“浩气填胸星月冷,壮怀裂髮鬼神愁。” 清 龚自珍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诗:“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漢語大詞典》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1.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2. 使松缓:~心。~衣。~解。~慰。
  3.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4. 富裕:~裕。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