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穿白杨,悲风入荒草。

张生妻唐代〕《梦中歌

叹衰草,络纬声切切。良人一去不复还,
今夕坐愁鬓如雪。(为长须人歌)
劝君酒,君莫辞。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
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时。(为白面少年歌)
怨空闺,秋日亦难暮。夫婿断音书,遥天雁空度。
(为紫衣人歌)
切切夕风急,露滋庭草湿。良人去不回,焉知掩闺泣。
(为黑衣胡人歌)
萤火穿白杨,悲风入荒草。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
(为绿衣少年歌)
花前始相见,花下又相送。何必言梦中,人生尽如梦。
(长须人歌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萤火穿白杨悲风

萤火(螢火)yíng huǒ
(1).萤火虫。《诗·豳风·东山》“熠燿宵行” 毛 传:“熠燿,燐也,燐,萤火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耀夜,一名夜光,一名宵烛,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燐,一名良鸟,腐草为之,食蚊蚋。” 唐 杜甫 《见萤火》诗:“ 巫山 秋夜萤火飞,疎帘巧入坐人衣。”《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白氏 恐怕罚酒,又只得和泪而歌。歌云:萤火穿白杨,中风入荒草;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 许杰 《放田水》:“至于有些田里,却不过是偶然从隔丘的田里,被微风吹来几只萤火而已。”
(2).比喻微弱的灯火或亮光。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案头萤火乾虽久,瓮裡葡萄满自如。” 萧红 《桥·初冬》:“也许要熄灭的萤火在我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我。”  ——《漢語大詞典》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1.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2.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3.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1.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1.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白杨(白楊)bái yáng
(1).树名。又名毛白杨,俗名大叶杨。 晋 陶潜 《挽歌诗》:“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唐 皮日休 《追和幽独君诗次韵》:“愁绪空崔嵬,白杨老无花。”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沟口外有一块小小的高地,上面有三五株挺拔的白杨。”
(2). 汉 宫观名。 汉 扬雄 《羽猎赋》:“然后先置乎 白杨 之南, 昆明 灵沼之东。”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白杨 ,观名也。”  ——《漢語大詞典》
悲风(悲風)bēi fēng
(1).凄厉的寒风。《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晋 陆机 《苦寒行》:“阴云兴巖侧,悲风鸣树端。”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词:“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九:“灌木动悲风,残云迷孤屿。”
(2).琴曲名。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王琦 注:“释 居月 《琴曲谱録》《悲风操》《寒松操》……并琴曲名。” 明 乌斯道 《月夜弹琴记》:“因援琴鼓《悲风》一曲,妾听凄然。”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1.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3.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4.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1.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2.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3.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4.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5.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1.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2.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1.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2.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3.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4.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5. 姓。如汉代有草中。
  1.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2.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3.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4.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1.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2.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1.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