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驶难砥柱,大音孰仪凰。

张宇初明代〕《登陆文安公象山祠堂故址

羲尧体乾运,王道持伦纲。
舜禹袭神器,精一斯传彰。
周亡《雅》、《颂》息,仲尼语张皇。
伊说佐受命,况轲司振扬。
伟兹大经奥,百世垂辉光。
陵夷几更历,明晦违天常。
濂洛启潜綍,建中续虞唐。
青田荆山璞,宏闻皎旻苍。
寸心宰灵妙,昏塞非违伤。
动静该至理,惕焉惟内强。
圣训炳星日,卓操逾冰霜。
横经宅雄胜,古象增浑庞。
雪馆夜灯集,风庭春雨长。
关闽觉支蔓,吴楚被余芳。
驽质愧庸昧,师谟幸遵详。
云岑慕远谒,佛刹榛莱藏。
探陟访遗旧,荒基屹崇冈。
肃衿悚瞻睇,天宇澄秋阳。
翠台耸前挹,旷缈归毫芒。
浮观励先躅,敢意窥鸿荒。
湍驶难砥柱,大音孰仪凰。
八表视环辙,千龄仰休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湍驶砥柱大音

湍驶(湍駛)tuān shǐ
指急速的流水。 宋 苏辙 《再论回河札子》:“上流堤防无復决怒之患,而下流湍驶行於地中,日益深浚。”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今不审其上流之怒决何故而遏其湍驶之衝,是不知其源也。”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砥柱 dǐ zhù
亦作“ 砥砫 ”。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漢語大詞典》
大音 dà yīn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明 刘基 《美女篇》诗:“大音世罕识,日暮空盘桓。”  ——《漢語大詞典》
孰 shú《國語辭典》

孰 [ shú ]

  1. 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清·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1. 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2. 何、什麼。《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仪 ( 儀 ) yí
仪 [ yí ]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3. 礼物:贺~。谢~。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凰 huáng《國語辭典》

凰 [ huáng ]

  1. 参见「凤凰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