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泪不胜闺怨,白云应老他乡。
刘褒〔宋代〕《雨中花慢(春日旅况)》
缥蒂缃枝,玉叶翡英,百梢争赴春忙。正雨后、蜂黏落絮,燕扑晴香。遗策谁家荡子,唾花何处新新妆。想流红有恨,拾翠无心,往事凄凉。
春愁如海,客思翻空,带围只看东阳。更那堪、玉笙度曲,翠羽传觞。红泪不胜闺怨,白云应老他乡。梦回羁枕,风惊庭树,月在西厢。
春愁如海,客思翻空,带围只看东阳。更那堪、玉笙度曲,翠羽传觞。红泪不胜闺怨,白云应老他乡。梦回羁枕,风惊庭树,月在西厢。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红泪(紅淚)hóng lèi
(1).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 , 常山 人也……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 常山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唐 白居易 《离别难》诗:“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 宋 晏几道 《点绛唇》词:“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清 纳兰性德 《河传》词:“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
(2).犹血泪。 唐 章孝标 《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清 龚自珍 《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溼青山。” ——《漢語大詞典》
(2).犹血泪。 唐 章孝标 《织绫词》:“去年蚕恶綾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六:“东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红泪与招魂。” 清 龚自珍 《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溼青山。” ——《漢語大詞典》
不胜(不勝)bù shèng
(1).无法承担;承受不了。《管子·入国》:“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尹知章 注:“胜,堪也。谓不堪自养,故为累。” 唐 岑参 《终南东溪口作》诗:“沙平湛濯足,石浅不胜舟。”《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见吾儿 王雱 荷巨枷,约重百斤,力殊不胜。” 端木蕻良 《乡愁》三:“四个薄铁的轮子若不胜其苦地在地下滚着。”
(2).不尽。《晏子春秋·外篇上三》:“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懟怨。”《史记·项羽本纪》:“夫 秦王 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唐 柳宗元 《贞符》:“不胜 唐 德之代,光绍明濬,深鸿厖大,保人斯无疆。”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十岁则 贾逵 暗诵六经……十岁以上不胜书矣。”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四:“这些都经剧作者描写过,正是举不胜举。”
(3).非常;十分。《后汉书·皇甫规传》:“臣不胜至诚,没死自陈。”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在 愈 不胜战惧之至,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车殆马烦,不胜困惫。” 马南村 《燕山夜话·创作新词牌》:“如有热心的朋友,愿意试一试,则不胜欢迎之至。”
(4).制伏不住;敌不住。《管子·正世》:“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史记·高祖本纪》:“ 九江王布 与 龙且 战,不胜,与 随何 閒行归 汉 。”
(5).不超过。《礼记·表记》:“ 虞 夏 之文,不胜其质; 殷 周 之质,不胜其文。”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6).方言。不如。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六章:“我想照那样子办合作社,什么作用也起不了,还不胜不办。” ——《漢語大詞典》
(2).不尽。《晏子春秋·外篇上三》:“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懟怨。”《史记·项羽本纪》:“夫 秦王 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唐 柳宗元 《贞符》:“不胜 唐 德之代,光绍明濬,深鸿厖大,保人斯无疆。”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十岁则 贾逵 暗诵六经……十岁以上不胜书矣。”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四:“这些都经剧作者描写过,正是举不胜举。”
(3).非常;十分。《后汉书·皇甫规传》:“臣不胜至诚,没死自陈。” 唐 韩愈 《袁州申使状》:“在 愈 不胜战惧之至,伏乞仁恩,特令改就常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车殆马烦,不胜困惫。” 马南村 《燕山夜话·创作新词牌》:“如有热心的朋友,愿意试一试,则不胜欢迎之至。”
(4).制伏不住;敌不住。《管子·正世》:“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史记·高祖本纪》:“ 九江王布 与 龙且 战,不胜,与 随何 閒行归 汉 。”
(5).不超过。《礼记·表记》:“ 虞 夏 之文,不胜其质; 殷 周 之质,不胜其文。”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6).方言。不如。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六章:“我想照那样子办合作社,什么作用也起不了,还不胜不办。” ——《漢語大詞典》
闺怨(閨怨)guī yuàn
旧谓少妇的哀怨之情。写此题材的诗称闺怨诗,也省称闺怨。 唐 武则天 《织锦回文记》:“而锦字迴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士,咸龟镜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长江 中上游的贸易兴盛所带来的副产物--商人妇的闺怨,竟成为了 唐 代诗人所爱写的题材。” ——《漢語大詞典》
白云(白雲)bái yún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 回答:答~。喊他不~。~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 姓。
-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 对待:~付。~变。~酬。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他乡(他鄉)tā xiāng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唐 杜甫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诗:“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 艾青 《在世界的这一边》诗:“也不是他乡遇见了故知,许多人都从来不曾见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