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下水晶帘,拥严妆、铅华相照。

毛滂宋代〕《蓦山溪(元夕词)

梅花初谢,雪后寒微峭。谁送一城春,绮罗香、风光窈窕。插花走马,天近宝鞭寒,金波上,玉轮边,不是红尘道。
玻璃山畔,夜色无由到。深下水晶帘,拥严妆、铅华相照。珠楼缈缈,人月两婵娟,尊前月,月中人,相见年年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下水晶帘严妆铅华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下水 xià shuǐ
(1).牲畜的内脏。《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中间又架着一盘,便是那十二件里片下来的攒盘,连头蹄下水都有。” 王愿坚 《标准》:“他想起了被自己丢在小河边上的那张牛皮和一副牛下水。”
(2).指坏人的心肠。 骆宾基 《马小贵和牛连长》:“那个家伙不是好下水,他一定威胁他什么!”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这坏种肚里装这么副坏下水!?”
(1).放水。《战国策·东周策》:“ 东周 欲为稻, 西周 不下水, 东周 患之。”
(2).自上流而下。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诗:“济江元自濶,下水不劳牵。”《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一路都是下水,又快又稳。” 陈毅 《冬夜杂咏·三峡》:“下水知天险,上水反潮流。”
(3).走下坡路;不景气。 茅盾 《微波》:“但是他知道内地的商铺一年一年做的是‘下水生意’。”
(4).比喻入伙做坏事。《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兄弟不是一定要拉 子翁 下水;但是 上海 的生意,十成当中,倒有九成出在堂子里。”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谁敢保险 日本 人不也强迫他去下水呢?”  ——《漢語大詞典》
晶帘(晶簾)jīng lián
水晶帘子。形容其华美透亮。 明 陈子龙 《秋月篇》:“漫下晶帘薄似云,愁悬夜蛤光如月。” 清 洪升 《长生殿·制谱》:“慢捲晶帘散朝霞,玉鉤却映初阳掛。”《红楼梦》第十七回:“﹝ 贾政 ﹞説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水如晶帘一般奔入。”  ——《漢語大詞典》
拥 ( 擁 ) yōng
拥 [ yōng ]
  1. 抱:~抱。
  2. 围着:前呼后~。
  3. 推举,爱护:~戴。~护。
  4. 聚到一块:~挤。簇~。
  5. 具有:~有。
  6.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
严妆(嚴妝)yán zhuāng
(1).整妆,梳妆打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宋 贺铸 《菩萨蛮》词之七:“子规啼梦罗窗晓,开匳拂镜严妆早。”
(2).打扮齐整。《醒世缘弹词》第十二回:“新人入洞房,那 秉义 竟是进三步退二步到了房门,看了新人严妆独坐。”  ——《漢語大詞典》
铅华(鉛華)qiān huá
亦作“ 铅花 ”。
(1).妇女化妆用的铅粉。《文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李善 注引 张衡 《定情赋》:“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唐 刘长卿 《戏赠于越尼子歌》:“北客相逢疑姓 秦 ,铅花抛却仍青春。”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馀杭宗女》:“一女子可二十许岁,粉黛铅华,如新傅者。”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之二:“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2).用铅粉等物梳妆打扮。 宋 陈造 《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钱锺书 注:“二媳妇忙里偷闲爱打扮。” 清 洪升 《长生殿·倖恩》:“虽居富贵,不爱铅华。” 徐朔方 校注:“不爱铅华,不爱打扮。”
(3).借指妇女的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 前蜀 韦庄 《抚盈歌》:“铅华窅窕兮穠姿, 棠公 肸蠁兮靡依。”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逼娼》:“老去病来缠,花谢岂重妍,曾擅 平康 铅华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铅华未谢,丰韵犹存。”
(4).借指青年妇女。 唐 卢纶 《七夕》诗:“铅华潜惊曙,机杼暗传秋。”
(5).指作画、写字用的颜料。引申为图画或文字。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武昌 之扁青, 蜀郡 之铅华。” 清 赵翼 《春兰禁体和吕叔讷广文》:“粉气薰常借,铅华写未工。”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李巨来夙慧》:“闈中卷几万本,公皆披示,铅华纷披,无不中肯。”
(6).比喻虚浮粉饰之词。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君子之文,淡焉,泊焉,略其町畦,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艺术上如行云流水,自然清新,尽洗铅华。”
(7).比喻落花。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子规声好教人恨,他只待送春归几树铅华。” 清 孙枝蔚 《落花》诗:“狼籍铅华转眼中,依然蜂蝶趁香风。”
(8).比喻冷月的清光。 南朝 梁 陶弘景 《寒夜怨》诗:“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1.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2. 投映。如:「照镜子」。
  3.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4. 比对、核对。如:「对照」。
  5. 通知。如:「照会」、「关照」。
  6.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7.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8.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9.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1. 日光。如:「夕照」、「残照」。
  2. 像片。如:「近照」、「玉照」。
  3.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