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佚名两汉〕《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力能南山绝地

力能 lì néng
犹能力。《后汉书·班超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 汉 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宋史·杨存中传》:“ 存中 魁梧沉鷙,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絶人。”  ——《漢語大詞典》
排 pái/pǎi《國語辭典》

排 [ pái ]

  1. 推、挤开。如:「排山倒海」、「独排众议」。《说文解字·手部》:「排,挤也。」《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将欲排巢父,拉许由。」《水浒传·第六二回》:「(卢俊义)​被浪里白跳张顺排翻小船,倒撞下水去。」
  2. 消除、除去。如:「排忧解难」。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3. 摈斥、排斥。如:「排挤」、「排摈」。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4. 疏导、疏通。《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5. 一个接著一个,依照顺序摆列。如:「排队」、「排字」、「把桌椅排整齐。」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6. 安置、设置。如:「安排」。《水浒传·第四一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7. 练习演戏。如:「排演」、「排练」、「排戏」、「彩排」。
  8. 汽、机车换档。如:「手排」、「自排」。
  1. 排成的横列。如:「前排」、「他个子高,总是坐在后排。」
  2. 量词。计算成列人或物的单位。如:「两排行道树」、「九排座位」、「站成一排」。
  3. 陆军的编制单位。四班为一排,四排为一连。
  4. 用竹子或木头编排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如:「竹排」、「木排」。
  5. 排骨肉的简称。或指切成扁平状的肉片。如:「牛排」、「猪排」、「鸡排」。
  6. 排球队的简称。如:「女排」、「男排」。
  1. 横列在一起的。如:「排箫」、「排鼓」。

排 [ pǎi ]

  1. 旧时搬家用的车子。参见「排子车 」条。
  1. 方言。将鞋子撑大,便于合乎某种形状。如:「将那两双鞋排一排!」
南山 nán shān
(1).指 终南山 ,属 秦岭 山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诗·小雅·节南山》:“节彼 南山 ,维石巖巖。”《汉书·东方朔传》:“夫 南山 ,天下之阻也。南有 江 、 淮 ,北有 河 、 渭 ,其地从 汧 陇 以东, 商 雒 以西,厥壤肥饶。”《旧唐书·李密传》:“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清 王士禛 《凤翔府》诗:“ 西雍 横当 斜谷 路, 南山 高接 杜陵 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
(2).指 祁连山 。《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
(3).指 南屏山 。 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 ,浄扫清风五百间。”
(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绝地(絶地)jué dì
(1).指极险恶而无出路的境地。《孙子·九地》:“去国越境而师者,絶地也。”《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絶地,视死如归。”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傅相谓 祁门 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絶地,不如及早移军。”
(2).极远的地方。《汉书·韩安国传》:“且自 三代 之盛,夷狄不与正朔服色……以为远方絶地不牧之民,不足烦中国也。”
(3).旧时堪舆家所谓的禁忌之地,如果用作宅基或墓地将会招致祸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姚麟 勑葬乃絶地,故其家遂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今日有了老生儿,不致絶后,早则不在絶地上安坟了。”
(4).传说中骏马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  ——《漢語大詞典》
纪 ( 紀 ) jì/jǐ
纪 [ jì ]
  1. 记载:~年。~元。~行(xíng)。~实。~念。~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是其他人物的列传)。~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纪以上为“”。
  4. 法度:~律。违法乱~。
  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
纪 [ jǐ ]
  1.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