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二三 èr sān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漢語大詞典》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漢語大詞典》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名-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 姓。如汉代有古霸。
-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须眉(鬚眉)xū méi
亦作“ 须麋 ”。
(1).胡子和眉毛。《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伊尹 之状,面无须麋。” 杨倞 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2).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3).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 大舜 情事,须眉毕见。”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亦作“ 鬚麋 ”。
(1).胡须和眉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陆德明 释文:“鬚,本又作须。” 明 王世贞 《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2).男子代称。《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 宋 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罗洪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漢語大詞典》
(1).胡子和眉毛。《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伊尹 之状,面无须麋。” 杨倞 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2).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3).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 大舜 情事,须眉毕见。”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亦作“ 鬚麋 ”。
(1).胡须和眉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陆德明 释文:“鬚,本又作须。” 明 王世贞 《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2).男子代称。《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 宋 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罗洪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漢語大詞典》
冠 guān/guàn《國語辭典》
冠 [ guān ]
名- 帽子。如:「皇冠」、「凤冠」、「桂冠」、「怒发冲冠」。《左传·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 位于顶端像帽子的东西。如:「鸡冠」、「花冠」。南朝陈·徐陵〈斗鸡〉诗:「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冠 [ guàn ]
动- 戴帽子。《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 男子已成年。唐·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长成一十七岁,生得一表人才,须然已冠,尚未娶妻。」
- 覆盖。《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仆射》:「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 超越、领先。如:「独冠群芳」。《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 一种古代的仪式。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礼。后亦称成年男子为「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第一的、最优秀的。如:「冠军」。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 车轮胎:车~。外~。
- 区域:地~。温~。
- 佩戴,披挂:~孝。~剑。
-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 含有,呈现:~电。~伤。
-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含光 hán guāng
(1).蕴含光彩。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后以形容女子光彩动人。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肯向天涯托掌珠,含光佳侠意何如?”
(2).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 汉 蔡邕 《陈大丘碑文》:“赫矣 陈君 ,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 扬子云 曰:‘ 蜀江 导清流, 扬子 挹餘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
(3).比喻随俗浮沉。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 潁川 水,有口莫食 首阳 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4).犹敛光。收敛光辉。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5).宝剑名。《列子·汤问》:“ 孔周 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覩其剑,而无 薛烛 之识以察之,则含光、承影与苗山、羊头同利矣。” ——《漢語大詞典》
(2).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 汉 蔡邕 《陈大丘碑文》:“赫矣 陈君 ,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 扬子云 曰:‘ 蜀江 导清流, 扬子 挹餘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
(3).比喻随俗浮沉。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 潁川 水,有口莫食 首阳 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4).犹敛光。收敛光辉。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5).宝剑名。《列子·汤问》:“ 孔周 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覩其剑,而无 薛烛 之识以察之,则含光、承影与苗山、羊头同利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