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帆抽秋霁,苍鴚点点偏阻。
东皋荜门小小,记蓝生隐处。爱城曲、宛转笆篱,晨凫缓系曾许。
载画榼、沈家池馆,酒徒跋扈容龚五。又帆抽秋霁,苍鴚点点偏阻。
敲月瞻园,翠藓四壁,听蛩螀似诉。惯引起、乡国离愁,梦中呼艇欲去。
喜醒来、茶瓶厅事,卸冬装、旧游重数。笑移宫换徵多乖,被周郎顾。
木瓜清酿,莲子深杯,待兴阑三鼓。向拳石婆娑,日对良友,我自逍遥,可忘兰署。
歌扇招邀,卖灯春市,长千才卓浮图杖,更蒋陵、寻遍苔枝路。
诗逋未了,楝花风里魂消,柳梢莫挽船住。中山卉水,从此凄凉,料吟情最苦。
慵续取、江淹词赋。拟倩杜鹃,暂歇啼红,会人言语。
浑是无凭,萍藻散聚,寒潮直接锁澜水,剖瓜刀、鱼腹传鹅素。
冷枫盼到殷时,双桨冲波,西泠问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帆 fān《國語辭典》
帆 [ fán ]
名- 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行驶前进的布幔。如:「扬帆」、「船帆」。《老残游记·第一回》:「又有两枝新桅,挂著一扇簇新的帆。」
- 借指船。唐·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词:「梳洗罢,独倚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宋·苏轼〈次前韵送刘景文〉诗:「何时归帆溯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帆 [ fān ]
- 参见「帆布 」条。
抽 chōu《國語辭典》
抽 [ chōu ]
动- 引出。如:「抽丝」、「抽纱」。《广韵·平声·尤韵》:「抽,引也。或作䌷,䌷引其端绪也。」
- 将放在中间的东西取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从全部中取出一部分。如:「抽税」、「抽空」、「抽签」、「从一叠信中抽出一封来。」
- 除去。《仪礼·丧服》:「缌者十五升,抽其半。」
- 萌发、长出。如:「稻子抽穗」、「抽出嫩芽」。唐·韩愈〈苦寒〉诗:「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 吸。如:「抽烟」、「抽水」、「倒抽了一口气。」
- 收、缩。如:「抽筋」、「抽搐」。宋·苏轼〈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
- 鞭、打。如:「拿鞭子抽你一顿。」
秋霁(秋霽)qiū jì
秋日雨后天晴。 唐 储光羲 《新丰作贻殷四校书》诗:“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霽空。” 唐 陆龟蒙 《华阳巾》诗:“须是古坛秋霽后,静焚香炷礼寒星。” ——《漢語大詞典》
苍 ( 蒼 ) cāng
苍 [ cāng ]
- 青色(包括蓝和绿):~翠。~松。~天。~穹(苍天)。~龙。
- 灰白色:~白。~~(➊灰白;➋苍茫)。~老。~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形态或书画笔力)。
- 姓。
鴚 gē
鴚 [ gē ]
- ◎ 鸿雁:“若见江南苍~。”
点点(點點)diǎn diǎn
(1).小而多。 北周 庾信 《晚秋》诗:“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唐 皮日休 《种鱼》诗:“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明 唐寅 《步步娇·冬景》曲:“落木哀风江城晓,点点寒鸦小。” 陈毅 《元夜抵胡家坪》诗:“点点花灯当户照,齐占胜利在今年。”
(2).一点点,形容小或少。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郡主点点年纪,説这般话,真是 蕊珠 仙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修理这点点屋角,不过几十吊钱的事,怎么要派起我们一百两来?”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试问你,搅了这一阵,只有这点点子工作啊?” ——《漢語大詞典》
(2).一点点,形容小或少。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郡主点点年纪,説这般话,真是 蕊珠 仙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修理这点点屋角,不过几十吊钱的事,怎么要派起我们一百两来?”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试问你,搅了这一阵,只有这点点子工作啊?” ——《漢語大詞典》
偏 piān《國語辭典》
偏 [ piān ]
形- 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见」、「不偏不倚」。《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不周全的、片面的。《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不是中心地带、荒僻的。如:「偏远」、「偏僻」。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深、多。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
- 倾于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闻天不颇复,地不偏 载。」
- 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与意愿相反的。如:「屋漏偏遭连夜雨。」唐·无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 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 表示「吃过饭」的客套话。《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才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宝玉道:『我们偏了。』」
- 姓。如汉代有偏吕。
阻 zǔ《國語辭典》
阻 [ zǔ ]
名- 险要的地方。如:「天阻」、「险阻」。《说文解字·阜部》:「阻,险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 障碍。如:「路阻」、「通行无阻」。
- 妨碍、隔断。如:「阻隔」、「阻碍」。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五:「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 拦、挡。如:「拦阻」、「遏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
- 推辞、拒绝。如:「推三阻四」。《诗经·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 依恃、依仗。《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
- 怀疑、疑惑。《左传·闵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三国魏·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系都。」
- 艰险难行。《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