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张元干宋代〕《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怅望关河吊影正人鼻息鸣鼍

怅望(悵望)chàng wàng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漢語大詞典》
关河(關河)guān hé
(1).指 函谷 等关与 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 秦 四塞之国,被山带 渭 ,东有 关 河 ,西有 汉中 。” 张守节 正义:“东有 黄河 ,有 函谷 、 蒲津 、 龙门 、 合河 等关。”《宋书·范泰传》:“近者东寇纷扰,皆欲伺国瑕隙,今之 吴 会 ,寧过 二汉 关 河 ,根本既摇,于何不有。” 唐 章碣 《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 河 空锁 祖龙 居。”
(2).关山河川。《后汉书·荀彧传》:“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关河也。” 宋 陈师道 《送内》诗:“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空山冰雪卧懒出,征斾关河送敢负?”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吊影(弔影)diào yǐng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弔影独留。”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兄弟离散》诗:“弔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悵望关河空弔影,正人间、鼻息鸣鼉鼓。”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独客弔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漢語大詞典》
正人 zhèng rén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书·冏命》:“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僕从罔匪正人。” 孔颖达 疏:“其左右侍御僕从无非中正之人。”《后汉书·桓谭传》:“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唐 司空图 《争名》诗:“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是个败类,纵然势焰薰天,他看见也同泥猪瓦狗;遇见正人,任是贫寒求乞,他爱的也同威凤祥麟。” 谢觉哉 《从纪念杜甫想起的》:“统治阶级仇视正人,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2).指嫡系亲属。《红楼梦》第五五回:“﹝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3).做官长的人。《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孙星衍 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正,长也,为长之人。”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鼻息 bí xī
(1).从鼻腔出入的气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温病脉证》:“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衡所以揣其轻重,纊所以属其鼻息。” 巴金 《寒夜》五:“可是他连鼻息也极力忍住,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 周主任 会注意到他心里的不平。”
(2).特指熟睡时的鼾声。《宋史·王韶传》:“尝夜卧帐中,前部遇敌,矢石已交,呼声震山谷,侍者往往股栗,而 韶 鼻息自如。”《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齁齁鼻息,响动如雷。”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而左侧的 景武 也有了鼻息呼呼的声音。”
(3).比喻声势;气势。《后汉书·袁绍传》:“ 袁绍 孤客穷军,仰我鼻息。”《魏书·萧衍传》:“授以名器之尊,救其重围之死,凭人繫援,假人鼻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四:“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清 赵翼 《感兴和放翁韵》:“少年鼻息薄星河,只觉将来岁月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在那时的司道府县的大小候补官员没有一个不去仰仰他的鼻息的。”  ——《漢語大詞典》
鸣鼍(鳴鼉)míng tuó
(1).鼍鼓的响声。 唐 薛能 《吴姬》诗之八:“楼臺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诗:“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鼉。”
(2).敲击鼍鼓。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醉得意,宜艳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鸣鼉,壮其神也。” 宋 黄庭坚 《寄袁守廖南卿》诗:“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鼉。”
(3).鼍鼓。《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僕射即令整理队伍,排比兵戈,展旗帜,动鸣鼉,纵八阵,骋英雄。”  ——《漢語大詞典》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1.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2.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