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

唐彦谦唐代〕《春雨

绮陌夜来雨,春楼寒望迷。远容迎燕戏,乱响隔莺啼。
有恨开兰室,无言对李蹊。花欹浑拂槛,柳重欲垂堤。
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别轻天北鹤,梦怯汝南鸡。
入户侵罗幌,捎檐润绣题。新丰树已失,长信草初齐。
乱蝶寒犹舞,惊乌暝不栖。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灯檠鱼目薰炉麝脐

灯檠(燈檠)dēng qíng
灯架。 北周 庾信 《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 宋 陆游 《冬夜读书》诗:“莫笑灯檠二尺餘,老来旧学要耘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甃砖如小龕,一故灯檠在焉。”  ——《漢語大詞典》
昏 hūn《國語辭典》

昏 [ hūn ]

  1. 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
  2. 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
  1. 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2. 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3. 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4. 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1. 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
  2.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鱼目(魚目)yú mù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漢語大詞典》
薰炉(薰爐,薰鑪)xūn lú
亦作“ 薰鑪 ”。用于熏香等的炉子。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 清 唐孙华 《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 ,施与 青羊宫 的。”  ——《漢語大詞典》
咽 yān/yàn/yè《國語辭典》

咽 [ yān ]

  1. 参见「咽头」、「咽喉」等条。

咽 [ yè ]

  1. 声音悲凄滞塞。如:「呜咽」。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1. 阻塞、填塞。《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车骑填咽,繁衍相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听远泉〉诗:「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咽 [ yàn ]

  1. 吞咽。《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被张金凤骂得眼泪往肚子里咽,被那王八奶奶儿呕得肝火往顶门上喷。」同「咽 」。
  2. 突然停住不说。《红楼梦·第八三回》:「说到这里,猛然咽住。」
麝脐(麝臍)shè qí
雄麝的脐,麝香腺所在。借指麝香。 唐 唐彦谦 《春雨》诗:“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朝请郎 金大均 坐盗禁中麝脐,私纳 乔贵妃 侍儿 乔氏 。” 元 杜仁杰 《集贤宾·七夕》套曲:“酒斟着緑蚁,香焚着麝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