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发长歌,招魂续楚辞。
昔有延陵君,嬴博葬其儿。一恸舍之去,魂气无不之。
复有西河公,泪尽明以亏。自言已无罪,良友来箴规。
人事有今古,天性无盛衰。哀死良何伤,达生固其宜。
善哉布田翁,种德躬耘耔。庭际生崇兰,弱叶何葳蕤。
一花先众芳,馥郁多奇姿。期君永岁寒,托根深不移。
胡为比芳槿,溘然朝露晞。造物讵怜材,天心宁倒施。
春花不朝夕,百卉徒芳菲。主人长太息,仰首天低垂。
栽培与倾覆,将信还复疑。东樵老樵叟,刺刍来迟迟。
薤露发长歌,招魂续楚辞。登堂人寂寞,吊影心酸悲。
孤鸾栖穗帐,独鹤鸣书帷。残膏冷萤火,散帙萦蛛丝。
秘彼幽兰香,入室容复为。愿言保乔木,荣枯会有时。
玉树秀三珠,取次春风吹。远条拂云日,嘉实堪取携。
无为长戚戚,日月交奔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薤露 xiè lù
(1).乐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 横 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亚子 《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诗:“ 九峰 三泖 魂归未?怕听人间《薤露》歌。”
(2).薤叶上的露水。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 ——《漢語大詞典》
(2).薤叶上的露水。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歟。”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长歌(長歌)cháng gē
(1).放声高歌。 汉 张衡 《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髮。” 明 何景明 《赠郑佐》诗:“ 老郑 空同 客,长歌 北海 尊。” 清 邹容 《和西狩》:“目瞑负多久,长歌招国魂。”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沈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漢語大詞典》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沈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漢語大詞典》
招魂 zhāo hún
(1).招死者之魂。《仪礼·士丧礼》“復者一人” 汉 郑玄 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沛公 起兵野战,丧皇妣于 黄乡 。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庙枕 洞庭 波,招魂荐 楚 歌。”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百计捞救,数日不得尸,乃招魂设位,草草成服。” 徐迟 《牡丹》三:“她来不及用 姚黄 的身体去兑换一迭迭的钞票,只紧握着一束束招魂的纸钱,在她虚设的灵位前燃烧。”参见“ 招復 ”。
(2).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 汉 王逸 《题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怜哀 屈原 ,忠而斥弃,愁懣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寿。”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仇兆鳌 注引《楚辞》 朱熹 注:“古人招魂之礼,不专施於死者。公诗如‘剪纸招我魂’,‘老魂招不得’,‘南方实有未招魂’,与此诗‘魂招不来归故乡’,皆招生时之魂也。本 王逸 《〈楚辞〉注》。”按,世间小儿病时或恐其失魂,每使人于室内或室外路旁呼之,谓之叫魂,即招魂施于生者之义。 ——《漢語大詞典》
(2).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 汉 王逸 《题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怜哀 屈原 ,忠而斥弃,愁懣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寿。”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仇兆鳌 注引《楚辞》 朱熹 注:“古人招魂之礼,不专施於死者。公诗如‘剪纸招我魂’,‘老魂招不得’,‘南方实有未招魂’,与此诗‘魂招不来归故乡’,皆招生时之魂也。本 王逸 《〈楚辞〉注》。”按,世间小儿病时或恐其失魂,每使人于室内或室外路旁呼之,谓之叫魂,即招魂施于生者之义。 ——《漢語大詞典》
续 ( 續 ) xù
续 [ xù ]
- 连接,接下去:连~。继~。陆~。狗尾~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编。~集。把茶~上。
- 姓。
楚辞(楚辭)chǔ cí
亦作“ 楚词 ”。 本为 楚 地歌谣。 战国 楚 屈原 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 楚 辞。 西汉 刘向 编辑成《楚辞》集, 东汉 王逸 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腊响惊 云梦 ,渔歌激 楚 辞。”《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楚 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有 楚 辞, 屈 宋 以下,傚 楚 辞体者,皆谓之 楚 辞。”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楚 辞者, 楚 人之辞也。虽‘凤兮’‘沧浪’,已载前籍,而《骚》尤深远,其辞若跌宕怪神,其思则繾綣惻怛,故能义兼《风》《雅》,体先词赋,於是 楚 辞代《诗》而兴,蔚然成家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