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傍父老持百钱,马上同官惜别筵。

王恭明代〕《歌行奉饯闽守姑苏陆公秩满之京

吴门山水多奇秀,使君独继宣公后。锦袍新绣鹭丝纹,银印低垂虎头绶。

闽城官柳拂双旗,花里行春五马迟。讼庭几度闻鸣鵙,仙馆三回见荔枝。

功成又欲朝京去,远心已絓南宫树。枇杷开花鸿雁霜,此时正及乡山路。

车傍父老持百钱,马上同官惜别筵。寇恂好借留河内,黄霸终须出颍川。

金陵客舍春还早,快马轻裘满驰道。使君行箧但萧然,唯有贞元谏书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车傍父老百钱马上同官惜别

车傍(车傍)
周礼考工记音义见车輢下  ——《骈字类编》
父老 fù lǎo
对老年人的尊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年老矣,乃自为郎,怪之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呈刘济川》诗:“父老只供留我醉,儿童也喜从君行。”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今天晚上,我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1. 拿、握。如:「持枪」、「持笔」。
  2.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3.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5.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6.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百钱(百钱)
宋 苏轼 初入庐山三首 其三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骈字类编》
马上(馬上)mǎ shàng
(1).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説称《诗》《书》,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 明 兴, 高帝 创自马上,亦復优礼儒硕。”《醉醒石》第十五回:“深心薄马上,抑志延清流。”
(2).比喻在职做官。《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既而一想,我亦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小虽小,到底还在马上,不比他失势之人,我又何必怕他?” 从维熙 《远去的白帆》六:“ 寇安 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饲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
(3).即时;立刻。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説了罢!”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齎文星驰付 山西 保定 二廵抚处。” 老舍 《黑白李》:“ 老四 也不催我,显然他说的是长久之计,不是马上要干什么。”  ——《漢語大詞典》
同官 tóng guān
(1).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 ,同官晓暮应相逐。”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序:“ 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 ,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 ,为赋。”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2).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 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3). 明 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诸升 ﹞于 王太监 安 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  ——《漢語大詞典》
惜别 xī bié
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巴金 《家》十九:“ 瑞珏 和 淑英 姐妹们想到 琴 第二天就要回家去,都有一种惜别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筵 yán《國語辭典》

筵 [ yán ]

  1. 古时席地而坐时所铺的席子。《礼记·投壶》:「退反位,揖宾就筵。」
  2. 酒席、宴席。如:「喜筵」、「寿筵」。唐·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