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哀 āi《國語辭典》
哀 [ āi ]
动- 怜悯。《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悲伤。《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 爱惜。《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 悼念。如:「默哀」。
- 悲痛忧伤的情绪。如:「节哀顺变」。
-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 」条。
吾生 wú shēng
(1).谓己之生命。《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陈维嵩 《唐多令·重九后食蟹半醉作》词:“半醉睨吴钩,吾生行且休。”
(2).对同辈或卑幼者的敬爱之称。 晋 陆机 《赠潘岳》诗:“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詶嘉藻,长揖愧吾生。” ——《漢語大詞典》
(2).对同辈或卑幼者的敬爱之称。 晋 陆机 《赠潘岳》诗:“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詶嘉藻,长揖愧吾生。”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须臾(須臾)xū yú
(1).优游自得。《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文选·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须臾以相羊。”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须臾、相羊,皆游也。”一本作“ 逍遥 ”。
(2).从容,苟延。《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 项王 尚存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此‘须臾’与《中庸》‘道不可须臾离’异义。须臾,犹从容,延年之意也。言足下所以得从容至今不死者,以 项王 尚存也。《汉书·贾山传》:‘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少须臾’即少从容,亦延年之意也。故《武五子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张晏 曰:‘不得復延年也。’从容、须臾,语之转耳。”
(3).片刻,短时间。《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瞬息须臾》:“瞬息、须臾、顷刻,皆不久之辞,与释氏‘一弹指间’,‘一刹那顷’之义同,而释书分别甚备……又《毗曇论》云:‘一刹那者翻为一念,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又《僧祗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4).古代阴阳家的一种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 李贤 注:“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 武王 《须臾》一卷。” ——《漢語大詞典》
(2).从容,苟延。《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 项王 尚存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此‘须臾’与《中庸》‘道不可须臾离’异义。须臾,犹从容,延年之意也。言足下所以得从容至今不死者,以 项王 尚存也。《汉书·贾山传》:‘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少须臾’即少从容,亦延年之意也。故《武五子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张晏 曰:‘不得復延年也。’从容、须臾,语之转耳。”
(3).片刻,短时间。《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瞬息须臾》:“瞬息、须臾、顷刻,皆不久之辞,与释氏‘一弹指间’,‘一刹那顷’之义同,而释书分别甚备……又《毗曇论》云:‘一刹那者翻为一念,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又《僧祗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4).古代阴阳家的一种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 李贤 注:“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 武王 《须臾》一卷。” ——《漢語大詞典》
羡 xiàn
羡 [ xiàn ]
-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慕。~妒。艳~。临渊~鱼。
- 有余,余剩:余~。“以~补不足”。
- 姓。
长江(長江)cháng jiāng
(1).泛指长的江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福州 治 侯官 ……其地於 闽 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2).水名。古专称 江 ,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始称 长江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 主峰 格拉丹东雪山 西南侧的 沱沱河 。流经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云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 江苏 等省区,在 上海市 入 东海 。全长6300公里,为 中国 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漢語大詞典》
(2).水名。古专称 江 ,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始称 长江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 主峰 格拉丹东雪山 西南侧的 沱沱河 。流经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云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 江苏 等省区,在 上海市 入 东海 。全长6300公里,为 中国 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漢語大詞典》
无穷(无窮)wú qióng
(1).无尽,无限。指空间没有边际或尽头。《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繫焉,万物覆焉。”《荀子·礼论》:“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 宋 曾巩 《醒心亭记》:“凡公( 欧阳修 )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 丰乐 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羣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巴金 《家》二五:“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
(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书·毕命》:“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高皇 始於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杜甫 《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漢語大詞典》
(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书·毕命》:“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高皇 始於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杜甫 《往在》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田单列传论》:“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通典·选举五》:“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
(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
没有穷尽;没有极限。《易·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於此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