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萧条(蕭條)xiāo tiáo
(1).寂寞冷落;凋零。《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2).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赵太学 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3).疏散;稀疏。 汉 扬雄 《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 五代 张泌 《边上》诗:“山河惨淡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白髮萧条吹北风,手持巵酒酹江中。” 元 虞集 《画鹤》诗:“ 薛公 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郁达夫 《蜃楼》:“大约是因为一年将尽了,游客萧条。”
(4).匮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争奈囊底萧条,盘缠缺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黄金已尽,囊槖萧条。”
(5).犹逍遥。闲逸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 庾元规 ?’对曰:‘萧条方外, 亮 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 亮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 孙兴公 :‘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宣,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槟榔》:“﹝ 俞益期 与 韩康伯 牋曰:﹞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
(6).消瘦貌。 明 唐寅 《题画白乐天》诗:“ 苏州 刺史 白尚书 ,病骨萧条酒盏疏。”
(7).简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 薛逢 )行李萧条。” 清 周亮工 《送朱静一还九华》诗:“萧条襆被好容颜,七十怀人涉远山。” 丁玲 《团聚》:“她看见这萧条的行旅时,暗暗的惊诧着。” ——《漢語大詞典》
(2).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 赵太学 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3).疏散;稀疏。 汉 扬雄 《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 五代 张泌 《边上》诗:“山河惨淡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白髮萧条吹北风,手持巵酒酹江中。” 元 虞集 《画鹤》诗:“ 薛公 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郁达夫 《蜃楼》:“大约是因为一年将尽了,游客萧条。”
(4).匮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争奈囊底萧条,盘缠缺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黄金已尽,囊槖萧条。”
(5).犹逍遥。闲逸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 庾元规 ?’对曰:‘萧条方外, 亮 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 亮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 孙兴公 :‘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宣,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槟榔》:“﹝ 俞益期 与 韩康伯 牋曰:﹞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
(6).消瘦貌。 明 唐寅 《题画白乐天》诗:“ 苏州 刺史 白尚书 ,病骨萧条酒盏疏。”
(7).简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 薛逢 )行李萧条。” 清 周亮工 《送朱静一还九华》诗:“萧条襆被好容颜,七十怀人涉远山。” 丁玲 《团聚》:“她看见这萧条的行旅时,暗暗的惊诧着。” ——《漢語大詞典》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