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动-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文章 wén zhāng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鏤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紜以从风。” 宋 梅尧臣 《赋孔雀送魏生》诗:“一身粲烂文章多,引声笙竽奈远何。”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矧綵翼之有斐兮,备文章之自然。” 徐迟 《精神分析》:“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
浑 ( 渾 ) hún
浑 [ hún ]
-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
-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
- 全,满:~身。~然。
-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
-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 姓。
断绝(斷絶)duàn jué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絶。” 尹知章 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絶而戮之也。” 唐 綦毋潜 《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 梁斌 《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3).妙绝;绝无仅有。 唐 张鷟 《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4).彻底。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断絶,不要辞了官头,又留箇官尾。”
(5).形容极其悲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伯文 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絶,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 南朝 宋 鲍照 《东明行》:“涕零心断絶,将去復还诀。” 宋 苏轼 《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断絶。”
(6).指死亡。《世无匹》第一回:“ 非烟 哀慟痛恨,又被老鴇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 权一庵 闻知断絶,心中甚觉畅快。”
(7).判决完毕。 宋 王安石 《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絶。” ——《漢語大詞典》
(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3).妙绝;绝无仅有。 唐 张鷟 《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4).彻底。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断絶,不要辞了官头,又留箇官尾。”
(5).形容极其悲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伯文 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絶,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 南朝 宋 鲍照 《东明行》:“涕零心断絶,将去復还诀。” 宋 苏轼 《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断絶。”
(6).指死亡。《世无匹》第一回:“ 非烟 哀慟痛恨,又被老鴇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 权一庵 闻知断絶,心中甚觉畅快。”
(7).判决完毕。 宋 王安石 《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絶。” ——《漢語大詞典》
更生 gēng shēng
(1).新生;重新获得生命。《庄子·达生》:“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郭象 注:“更生者,日新之谓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及至 秦王 ,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唐 王梵志 《共受虚假身》诗:“死去虽更生,回来尽不记。”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罗中丞》:“上知之,改调 江西 ,公如获更生云。” 郑振铎 《桂公塘》:“当最后的一骑走过了时,人人都自贺更生。”
(2).菊花的别名。见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再生,再起。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上以国步多阻艰,恐更生一 秦 。”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岂敢復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覬之心。”《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吉尔杭阿 亦以照会復之,于詰责之中,仍寓羈縻之意,以免更生他变。” ——《漢語大詞典》
(2).菊花的别名。见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
再生,再起。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上以国步多阻艰,恐更生一 秦 。”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岂敢復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覬之心。”《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吉尔杭阿 亦以照会復之,于詰责之中,仍寓羈縻之意,以免更生他变。” ——《漢語大詞典》
贾 ( 賈 ) gǔ/jiǎ
贾 [ gǔ ]
-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
-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 姓。
岛 ( 島 ) dǎo
岛 [ dǎo ]
- 江海或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屿。半~。海~。~链(排列成一串的许多岛)。
著人
韩偓诗宿饮愁萦梦春寒瘦著人苏辙诗月色著人冷如水 ——《韵府拾遗 真韵》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