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遇 yù《國語辭典》
遇 [ yù ]
动- 相逢、不期而会。如:「巧遇」。《书经·胤征》:「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
- 契合、投合。《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韩非子·难二》:「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
- 得志、得到赏识。《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序》:「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汉·王充《论衡·逢遇》:「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 对待。如:「礼遇」。《宋史·卷三六一·张浚传》:「浚知上遇俊厚,而俊纯实可谋大事。」
- 遭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抵挡、对付。《商君书·外内》:「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飘叶也。」《荀子·大略》:「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
- 机会。如:「际遇」、「机遇」。三国吴·韦昭〈博奕论〉:「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
- 姓。如汉代有遇冲。
仙人 xiān rén
亦作“僊人”。
(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者,太子 晋 也。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市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2). 唐 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 玉真公主 , 睿宗 女。字 持盈 。 太极 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3).古代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4). 南北朝 时 高丽 官职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5).书法名称的一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漢語大詞典》
(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者,太子 晋 也。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市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新唐书·方技传·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唐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2). 唐 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 玉真公主 , 睿宗 女。字 持盈 。 太极 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3).古代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4). 南北朝 时 高丽 官职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5).书法名称的一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漢語大詞典》
萼绿华(萼緑華)è lǜ huá
(1).传说中女仙名。自言是 九嶷山 中得道女子 罗郁 。 晋穆帝 时,夜降 羊权 家,赠 权 诗一篇,火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见 南朝 梁陶弘景 《真诰·运象》。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 萼緑华 来无定所, 杜兰香 去未移时。”亦省称“ 萼緑 ”。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上元 点鬟招 萼緑 , 王母 挥袂别 飞琼 。”
(2).指绿萼梅花。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緑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纯緑,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 九嶷 仙人 萼緑华 。京师 艮岳 有 萼緑华堂 ,其下专植此本。” ——《漢語大詞典》
(2).指绿萼梅花。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緑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纯緑,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 九嶷 仙人 萼緑华 。京师 艮岳 有 萼緑华堂 ,其下专植此本。” ——《漢語大詞典》
相携(相攜)xiāng xié
亦作“相擕”。 互相搀扶;相伴。《东观汉记·邓禹传》:“ 禹 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採蕋的游蜂,两两相携;弄巧的黄鸝,双双作对。”《儒林外史》第八回:“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访 ( 訪 ) fǎng
访 [ fǎng ]
-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
-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
葛洪 gě hóng
(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漢語大詞典》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