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三闾(三閭)sān lǘ
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错 ,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 夷 、 皓 有安归之叹, 三閭 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 三閭 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 三閭 。” ——《漢語大詞典》
些 xiē/suò《國語辭典》
些 [ xiē ]
副- 少量、一点。如:「些微」、「些许」、「些须」。《水浒传·第四一回》:「城里并无些动静。」
-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下少许的差别。如:「多些」、「简单些」、「方便些」、「容易些」。
- 量词。计算事物不确定数量的单位。如:「这些人」、「有些事情」、「买些金子」。《水浒传·第四回》:「老儿和这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
些 [ suò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劝阻等语气。在《楚辞·招魂》中常见。《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楚词招魂尾句皆曰『些』。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
伍 wǔ《國語辭典》
伍 [ wǔ ]
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以五人为一伍。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伍,军法五人为伍。」《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
- 军队。如:「入伍」。唐·杜牧〈原十六卫〉:「籍藏将府,伍散田亩。」
- 古代基层的户政编制单位,以五家为一伍。《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管子·乘马》:「五家而伍,十家而连。」
- 五的大写。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伍子胥。
- 杂处、参杂。《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利名 lì míng
名利。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满眼利名浑信运,一生狂荡恐难休。” 金 韩玉 《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老去生涯殢樽酒。”《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及至后边风云际会,超出泥涂,终日在仕宦途中、冠裳里面驰逐富贵,奔驱利名。” ——《漢語大詞典》
场 ( 場 ) cháng/chǎng
场 [ cháng ]
-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院。
-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雨。
- 集,市集:赶~。
- 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子。~地。~所。
- 量词,用于文娱体育活动:~次。
- 比赛地,舞台:上~。下~。粉墨登~。捧~。
-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因场景变化或人物上下场而划分的段落:三幕五~。
- 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磁~。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人参(人參,人葠,人蓡)rén shēn
亦作“ 人葠 ”。亦作“ 人蓡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以入药,为中药贵重药品,有滋补作用。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治疾当得真人参,反得支罗服。”《梁书·阮孝绪传》:“母 王氏 忽有疾……合药须得生人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人蓡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蓡……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餘味。”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一:“上深赏之,御笔仿 梁楷 泼墨仙人绘图以赐,并赐人葠一斤。” ——《漢語大詞典》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动-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