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
李颀〔唐代〕《送东阳王太守(末缺)》
江皋杜蘅绿,芳草日迟迟。桧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时。
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令下不徒尔,人和当在兹。
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
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令下不徒尔,人和当在兹。
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彤襜 tóng chān
见“ 彤幨 ”。 ——《漢語大詞典》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风俗(風俗)fēng sú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 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漢語大詞典》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漢語大詞典》
明主 míng zhǔ
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漢語大詞典》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惸 qióng《國語辭典》
惸 [ qióng ]
名- 没有兄弟的人。《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汉·郑玄·注:「无兄弟曰惸。」
- 孤独。《诗经·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 忧愁。参见「[[惸惸]]」条。
嫠 lí《國語辭典》
嫠 [ lí ]
名- 寡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晋·杜预·注:「嫠,寡妇也。」《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刘翊传》:「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