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老英雄非好女,即成高尚是狂奴。

屈大均清代〕《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 其五

摇落江潭日已孤,萧萧短发似菰蒲。长临秋水光清浅,欲识新霜白有无。

渐老英雄非好女,即成高尚是狂奴。芝华咀嚼应颐养,百岁孀慈掌上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英雄非好高尚狂奴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英雄 yīng xióng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 高祖 ﹞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唐 杜甫 《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高适 《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非好
中论所谓好者非好丑者非丑亦由乱之所致也  ——《韵府拾遗 皓韵》
女 nǚ/rǔ《國語辭典》

女 [ nǚ ]

  1. 女子,与「男」相对。如:「才女」、「男女平等」。《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晋书·卷九七·四夷传·南蛮传》:「贵女贱男,同姓为婚。」
  2. 女儿。如:「生儿育女」。唐·杜甫〈兵车行〉:「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3.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四颗星。《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怀帝永嘉六年七月,荧惑、岁星、太白聚牛、女之间。」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女性的、雌性的。如:「女道士」。《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崔绍》:「畜一女猫,常往来绍家捕鼠。」
  2. 幼小、柔弱。《诗经·豳风·七月》:「猗彼女桑。」

女 [ rǔ ]

  1. 你。《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同「汝 」。
  1. 姓。如商代有女方。

女 [ nǜ ]

  1. 将女儿许配给他人。《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姑。」《聊斋志异·卷六·江城》:「临江高蕃,少慧,仪容秀美。十四岁入邑庠,富室争女之。」
即 jí《國語辭典》

即 [ jí ]

  1. 近、靠近、投向。如:「若即若離」、「可望不可即」。《論語·子張》:「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 到、登上。如:「即位」。
  3. 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即老子。」
  1.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即時降服。」
  1. 便、就。如:「憑票即付」、「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2. 立刻。如:「立即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
  3. 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1. 若、假使。如:「即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高尚 gāo shàng
(1).使保持高洁。《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高亨 注:“下‘事’字,伪《孟子外书文説》篇引作‘志’,必有所据,当从之……意谓: 夷 齐 不为 周 臣,高尚其志,而得凶祸,饿死于 首阳山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夫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匡章 盖 齐 之处士,亦是高尚其志者。”
(2).指高洁的节操。《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羈,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宋 范仲淹 《赠方秀才楷》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3).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北史·李先传》:“﹝ 昭徽 ﹞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 善长 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
(4).崇尚,提倡。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时五侯羣弟竞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与,以相高尚。”《宋书·五行志二》:“ 王愷 、 羊琇 之畴,盛致声色,穷珍极丽。至 元康 中,夸恣成俗,转相高尚, 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儷人主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尚异能。”
(5).崇高。与“卑鄙”相对而言。 元 胡用和 《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讲景物稀奇,凤城围遶,士民高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6).指有意义的、非低劣的。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高尚的娱乐总得有一些。”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生意也并不是什么好高尚的营业,只是做了一个卖瘟猪肉的小食物的贩子罢了。”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狂奴 kuáng nú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