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图惬怀素,坐玩殊忘疲。
张仲深〔元代〕《题卫明铉溪山独步图次韵》
轻舟舣幽渚,载酒欲问奇。穹峦浥朝润,老树含秋晖。
意行入寥阒,山回转参差。无琴写深情,有酒一中之。
览图惬怀素,坐玩殊忘疲。世途方蹇蹇,愿我常怡怡。
俯瞰沧溪流,仰视白日驰。安得陶元亮,抽簪赋来归。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览 ( 覽 ) lǎn
览 [ lǎn ]
- ◎ 看,阅:阅~。游~。展~。~胜(观赏美景)。一~无余(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形容事物或诗文平淡无奇)。
图 ( 圖 ) tú
图 [ tú ]
-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
-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
- 画:画影~形。
-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
-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惬怀(愜懷)qiè huái
称心;满意。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九:“愜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红楼梦》第七九回:“如此一改,虽与我不涉,我也愜怀。” ——《漢語大詞典》
素 sù《國語辭典》
素 [ sù ]
名- 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 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 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 真情、真誠。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通「愫」。
- 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 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 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 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 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 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玩 wán《國語辭典》
玩 [ wàn ]
动- 用轻忽的态度来对待,多用于文言词。如:「玩世不恭」。《书经·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 欣赏、观赏。如:「赏玩」。《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镜花缘·第七回》:「一日,正值皓月当空,小山同唐敏坐在簷下,玩月谈文。」
- 研习。《易经·系辞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文选·刘琨·答卢谌》:「损书及诗,备酸辛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复,不能释手。」
- 可供玩赏的东西。如:「古玩」、「珍玩」、「奇玩」。《国语·楚语下》:「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红楼梦·第一八回》:「各处监管都交清帐目;各处古董文玩皆已陈设齐备。」
玩 [ wán ]
动- 游戏、嬉戏。如:「出去玩!」、「每个小孩都玩得非常高兴。」
- 把弄东西或做某种游戏。如:「玩皮球」、「玩穚牌」、「玩躲猫猫」、「不要让小孩玩电器,以免发生意外。」
- 耍弄、戏弄,多用于口语。如:「玩手腕儿」、「玩弄感情」、「少跟我玩花招!」
- 供人玩耍、游戏的。如:「玩具」、「玩偶」。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動-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忘疲
世说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体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