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寒丛(寒丛)
唐 杨思玄 奉和圣制过温汤 远岫凝氛重,寒丛对影疏。 ——《骈字类编》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副-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名-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 朝着:~酒当歌。
-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 跟,和:~他商量一下。
-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 看待,应付:~待。
-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 平分,一半:~开。
- 搀和(多指液体):~水。
- 量词,双:一~鹦鹉。
天随子(天隨子)tiān suí zǐ
唐 代诗人 陆龟蒙 的别号。 唐 陆龟蒙 《奉和太湖诗·缥缈峰》:“身为大块客,自号 天随子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陆龟蒙 字 鲁望 ……时谓 江湖散人 ,或号 天随子 、 甫里先生 。”亦省称“ 天随 ”。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 鹿门 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 天随 翁,篇章互賡续。” 明 高启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野人何处是幽栖,闻在 天随 旧宅西。” ——《漢語大詞典》
大白 dà bái
(1).谓白色旗。《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玄 注:“大白, 殷 之旗。”《礼记·明堂位》:“ 殷 之大白, 周 之大赤。” 孔颖达 疏:“ 殷 之大白,谓白色旗。”
(2).古白布冠。《礼记·杂记上》“大白冠” 唐 孔颖达 疏:“大白者,古之白布冠也。”
(3).大酒杯。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须穷今日懽,快意浮大白。”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四场:“好极了,好极了,可以浮一大白!”
(4).大船名。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庄子》:“以木为舟,则称卫舟大白。”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 司马彪 注:“大白,亦船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沟澮之流,不能运大白之艘;升合之器,不能容千钟之物。”
(5).方言。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6).最白者。《老子》:“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河上公 注:“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 唐 王维 《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重玄之旨,达而有餘奥;大白之明,漫而不及理。”
(7).完全显露,彻底明白。 明 方孝孺 《宋氏为善堂记》:“潜休隐德见称於圣主,而大白於四方。” 胡适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四:“这一场大战的结果,--证据战胜了传说,--遂使科学方法的精神大白于世界。” ——《漢語大詞典》
(2).古白布冠。《礼记·杂记上》“大白冠” 唐 孔颖达 疏:“大白者,古之白布冠也。”
(3).大酒杯。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须穷今日懽,快意浮大白。”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四场:“好极了,好极了,可以浮一大白!”
(4).大船名。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庄子》:“以木为舟,则称卫舟大白。”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 司马彪 注:“大白,亦船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沟澮之流,不能运大白之艘;升合之器,不能容千钟之物。”
(5).方言。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6).最白者。《老子》:“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河上公 注:“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 唐 王维 《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重玄之旨,达而有餘奥;大白之明,漫而不及理。”
(7).完全显露,彻底明白。 明 方孝孺 《宋氏为善堂记》:“潜休隐德见称於圣主,而大白於四方。” 胡适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四:“这一场大战的结果,--证据战胜了传说,--遂使科学方法的精神大白于世界。”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动-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 (一)之又音。
阮步 ruǎn bù
指 阮步兵 。 阮籍 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唐 高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盛时慙 阮步 ,未宦知 周防 。” ——《漢語大詞典》
兵 bīng《國語辭典》
兵 [ bīng ]
名- 武器。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说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汉·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战士、军队。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 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 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