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郡县为奔走,檄官牒吏争出头。
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
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巳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
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
方岳郡县为奔走,檄官牒吏争出头。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啇。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落何棘。
木偶尽是金缕纹,驿车挽载自京国。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
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
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
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
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
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
百姓欢呼羽客走,殿宇尘生谁把帚。
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
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予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巳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
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
方岳郡县为奔走,檄官牒吏争出头。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啇。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落何棘。
木偶尽是金缕纹,驿车挽载自京国。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
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
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
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
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
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
百姓欢呼羽客走,殿宇尘生谁把帚。
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
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予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方岳(方嶽)fāng yuè
亦作“ 方岳 ”。
(1).四方之山岳。古指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岳 恒山 。《书·周官》:“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孔 传:“覲四方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颖达 疏:“《释山》云: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晋 杜预 注:“东岳 岱 ,西岳 华 ,南岳 衡 ,北岳 恒 。”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而五载一巡狩,朝诸侯於方岳之下。”
(2).指州郡。《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 宠 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勋方岳。及镇 淮南 , 吴 人惮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下州郡玺书》:“卿等拥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叶适 《风雩堂记》:“今公久於侍从,劳於方岳,退而休之,无所復羡。”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王者兼覆九州,内抚畿甸,外察方岳。”
(3).传说 尧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 殷仲堪 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罢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为方岳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诗:“同榜衣冠照乡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漢語大詞典》
(1).四方之山岳。古指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岳 恒山 。《书·周官》:“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孔 传:“覲四方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颖达 疏:“《释山》云: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晋 杜预 注:“东岳 岱 ,西岳 华 ,南岳 衡 ,北岳 恒 。”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而五载一巡狩,朝诸侯於方岳之下。”
(2).指州郡。《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 宠 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勋方岳。及镇 淮南 , 吴 人惮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下州郡玺书》:“卿等拥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叶适 《风雩堂记》:“今公久於侍从,劳於方岳,退而休之,无所復羡。”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王者兼覆九州,内抚畿甸,外察方岳。”
(3).传说 尧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 殷仲堪 在门下,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罢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为方岳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诗:“同榜衣冠照乡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漢語大詞典》
郡县(郡縣)jùn xiàn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亦谓设置郡县。《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奔走 bēn zǒu
(1).急行。《后汉书·史弼传》:“及下廷尉詔狱, 平原 吏人奔走诣闕讼之。”《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看日,夜乃观星,奔走不停,遂至 吴江 北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鬼粥砚》:“ 王 遂发狂奔走,直上山巔,虽涧壑荆棘不避。”
(2).谓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庙 ,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 之人争奔走焉。”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去到处奔走事情是他最怕的事。”
(3).逃走。《北史·叔孙建传》:“斩首万餘级,餘众奔走,投 沁水 死,水为不流。”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那 张良 呵若不是疾归去,那 范蠡 呵若不是暗奔走,这两个都落不的完全尸首。”
(4).趋附;迎合。《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杜预 注:“奔走,犹赴趣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其告而长,而父而兄,奔走偕来,同我太平。”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一时奔走声气者,遂先期辐凑於其门,场屋中多倖进者。”
(5).驱使。《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韦昭 注:“奔走,使令也。”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臣子供奔走之职,何敢屡违?”《老残游记》第七回:“大约他只要招十名小队,供奔走之役。”
(6).见“ 奔奏 ”。 ——《漢語大詞典》
(2).谓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庙 ,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永 之人争奔走焉。”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去到处奔走事情是他最怕的事。”
(3).逃走。《北史·叔孙建传》:“斩首万餘级,餘众奔走,投 沁水 死,水为不流。”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那 张良 呵若不是疾归去,那 范蠡 呵若不是暗奔走,这两个都落不的完全尸首。”
(4).趋附;迎合。《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杜预 注:“奔走,犹赴趣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其告而长,而父而兄,奔走偕来,同我太平。”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一时奔走声气者,遂先期辐凑於其门,场屋中多倖进者。”
(5).驱使。《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韦昭 注:“奔走,使令也。”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臣子供奔走之职,何敢屡违?”《老残游记》第七回:“大约他只要招十名小队,供奔走之役。”
(6).见“ 奔奏 ”。 ——《漢語大詞典》
檄 xí《國語辭典》
檄 [ xí ]
名- 古代用于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文选·曹植·白马篇》:「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 用檄文饬令、告知等。《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于是急檄属官,设法补解讫。」《儒林外史·第五回》:「汤知县把这情由细细写了个禀帖,禀知按察司。按察司行文书檄了知县去。」
官牒 guān dié
(1).记载官吏姓名、爵禄的簿籍。《后汉书·李固传》:“至於表举荐达,例皆门徒;及所辟召,靡非先旧。或富室财赂,或子壻婚属,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南朝 宋 鲍照 《谢秣陵令表》:“臣负鍤下农,执羈末皂,情有局涂,志无远立,遘命逢天,得污官牒。”
(2).授官的文书。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况许之高选,光彼宦情,以曲臺之任用犹轻,宪署之发挥方盛。仍期官牒,不越岁时。” ——《漢語大詞典》
(2).授官的文书。 唐 李商隐 《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况许之高选,光彼宦情,以曲臺之任用犹轻,宪署之发挥方盛。仍期官牒,不越岁时。” ——《漢語大詞典》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姓。如汉代有吏宗。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出头(出頭)chū tóu
(1).从困境中解脱。《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勋 大破败”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 布 虽无勇,虎步 淮南 ,一时之间,足下鼠窜 寿春 ,无出头者。”《红楼梦》第一○九回:“二姑娘这么一个人,为甚么命里遭着这样的人!一辈子不能出头,这可怎么好呢?”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千年恨,万年仇,共产党来了才出头。”
(2).谓出人头地。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3).犹出面。《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朱小四 你这厮!有人请唤。今日须当你这厮出头!”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一折:“我将皇城叩,索共那五奴虔婆出头。”《西游记》第三二回:“只恐 八戒 躲懒便不肯出头。师父又有些护短。等 老孙 覊勒他覊勒。”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二:“ 大赤包 有点看不上 东阳 了,可是不好出头说话;她是所长,不能轻易发言。”
(4).谓超出其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香树 尚书《题红叶》云:‘一夜流传霜信徧,早衰多是出头枝。’”
(5).谓货物畅销。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涛声》在销路上不大出头,也正给它逃了暂时的性命。” 陶行知 《如何教农民出头》:“我们现在要想个法子,把纺纱厂,织布厂以及市场打成一贯,则棉花可以出头。”
(6).用在整数后,表示有零头。 老舍 《骆驼祥子》一:“象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十六七年以前,他 梁建 二十岁出头,锐气十足。” ——《漢語大詞典》
(2).谓出人头地。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3).犹出面。《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朱小四 你这厮!有人请唤。今日须当你这厮出头!”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一折:“我将皇城叩,索共那五奴虔婆出头。”《西游记》第三二回:“只恐 八戒 躲懒便不肯出头。师父又有些护短。等 老孙 覊勒他覊勒。”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二:“ 大赤包 有点看不上 东阳 了,可是不好出头说话;她是所长,不能轻易发言。”
(4).谓超出其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香树 尚书《题红叶》云:‘一夜流传霜信徧,早衰多是出头枝。’”
(5).谓货物畅销。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涛声》在销路上不大出头,也正给它逃了暂时的性命。” 陶行知 《如何教农民出头》:“我们现在要想个法子,把纺纱厂,织布厂以及市场打成一贯,则棉花可以出头。”
(6).用在整数后,表示有零头。 老舍 《骆驼祥子》一:“象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十六七年以前,他 梁建 二十岁出头,锐气十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