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林外
曹文晦 诗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 ——《分类字锦》
天花 tiān huā
(1).亦作“ 天华 ”。佛教语。天界仙花。《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南朝 陈 徐陵 《麈尾铭》:“既落天花,亦通神路。” 宋 辛弃疾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词:“病 维摩 ,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清 姚鼐 《惠照寺见禹卿于此写维摩诘经》诗:“鐘堂一饭成遗迹,回首天花丈室空。”
(2).指雪。 唐 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宋 陆游 《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金 高士谈 《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疎竹共风流。” 闻一多 《雪》诗:“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
(3).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 ——《漢語大詞典》
(2).指雪。 唐 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宋 陆游 《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金 高士谈 《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疎竹共风流。” 闻一多 《雪》诗:“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
(3).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 ——《漢語大詞典》
凝 níng《國語辭典》
凝 [ níng ]
动- 液体结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如:「凝结」。《易经·坤卦·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幕中草檄砚水凝。」
- 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 成、形成。《书经·皋陶谟》:「抚于五辰,庶几其凝。」汉·孔安国·传:「凝,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 巩固。《荀子·议兵》:「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
- 止、停。唐·孙处玄〈句〉诗:「日侧南涧幽,风凝北林暮。」宋·卢祖皋〈望江南·疏雨过〉词:「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
- 注意力专注或集中。如:「凝思」、「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 徐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盛美、华丽。唐·韩愈〈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 肃重、庄严。《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
宝树(寶樹)bǎo shù
(1).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法华经·寿量品》:“宝树多花菓,众生所游乐。”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净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吴筠 《思还淳赋》:“宝树琼轩,凌云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谈悉。”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 迦陵频迦 鼓着翅膀,飞到池边一棵宝树上。”
(2).泛指珍奇的树木。《中国民间故事选·百鸟床》:“老辈人说过:走过南山的桂树林,在一个万丈高崖上,有一株宝树,这株树上的叶子啊,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还随时开着象红宝石样的花朵。”
(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鈿,横抽宝树。” 吴兆宜 注:“《后汉·舆服志》:‘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
(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谢太傅 ( 谢安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 谢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 氏之芳邻。”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珍奇的树木。《中国民间故事选·百鸟床》:“老辈人说过:走过南山的桂树林,在一个万丈高崖上,有一株宝树,这株树上的叶子啊,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还随时开着象红宝石样的花朵。”
(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鈿,横抽宝树。” 吴兆宜 注:“《后汉·舆服志》:‘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
(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 谢太傅 ( 谢安 )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 谢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 氏之芳邻。” ——《漢語大詞典》
檐前(檐前)
唐 祖咏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唐 李嘉祐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
唐 杜甫 叹庭前甘菊花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唐 元稹 以州宅夸于乐天 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 展转檐前睡不成,一床山月竹风清。
唐 司空图 重阳四首 其一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唐 广宣 圣恩顾问独游月磴阁直书其事应制 檐前施饭来飞鸟,林下行香踏落花。 ——《骈字类编》
唐 李嘉祐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
唐 杜甫 叹庭前甘菊花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唐 元稹 以州宅夸于乐天 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 展转檐前睡不成,一床山月竹风清。
唐 司空图 重阳四首 其一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唐 广宣 圣恩顾问独游月磴阁直书其事应制 檐前施饭来飞鸟,林下行香踏落花。 ——《骈字类编》
仙 xiān《國語辭典》
仙 [ xiān ]
名-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超脫塵俗的人。如:「神仙」、「八仙過海」、「修道成仙」。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 性情或行為超凡不俗的人。如:「詩仙」、「劍仙」。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姓。如宋代有仙源明。
- 神仙的、仙人的。如:「仙宮」、「仙居」、「仙丹」。《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為仙車。」
- 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 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 稱死的婉辭。如:「仙化」、「仙去」、「仙逝」。
霭 ( 靄 ) ǎi
霭 [ ǎi ]
- 云气:~~(云雾密集的样子)。云~。烟~。暮~。
拥 ( 擁 ) yōng
拥 [ yōng ]
- 抱:~抱。
- 围着:前呼后~。
- 推举,爱护:~戴。~护。
- 聚到一块:~挤。簇~。
- 具有:~有。
-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sè)。
香炉(香爐,香鑪)xiāng lú
亦作“ 香鑪 ”。
(1).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汉 卫宏 《汉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入臺护衣。”《南史·梁纪下·元帝》:“初, 武帝 梦眇目僧执香鑪,称託生王宫。”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远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毬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 汉 太子宫所用,香炉之制始於此。”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叫人将 方六一 带来的金珠聘礼,全数奉还,又从香炉内拔了一把香,递在 方六一 手内。”
(2).指 庐山 香炉峰 。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 香炉 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宋 道潜 《庐山杂兴》诗:“ 香炉 独秀拔,佳气常葱葱。” 元 刘永之 《望香炉峰读孟浩然诗因述》诗:“移櫂望 庐阜 , 香炉 旧识名。” ——《漢語大詞典》
(1).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属作成种种形式。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 汉 卫宏 《汉旧仪》:“给尚书郎伯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从直。伯送至止车门还,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入臺护衣。”《南史·梁纪下·元帝》:“初, 武帝 梦眇目僧执香鑪,称託生王宫。”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远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毬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 汉 太子宫所用,香炉之制始於此。”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叫人将 方六一 带来的金珠聘礼,全数奉还,又从香炉内拔了一把香,递在 方六一 手内。”
(2).指 庐山 香炉峰 。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 香炉 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宋 道潜 《庐山杂兴》诗:“ 香炉 独秀拔,佳气常葱葱。” 元 刘永之 《望香炉峰读孟浩然诗因述》诗:“移櫂望 庐阜 , 香炉 旧识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