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花木恰相宜,添筑高楼景更奇。

郑用锡清代〕《凌虚台

亭亭花木恰相宜,添筑高楼景更奇。赢得亲朋相过访,敢誇好客郑当时。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亭亭花木相宜高楼

亭亭 tíng tíng
(1).高耸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 傅玄 《短歌行》:“ 长安 高城,层楼亭亭。” 宋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2).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漢語大詞典》
花木 huā mù
泛指花草树木。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花木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唐 戴叔伦 《南轩》诗:“更爱閒花木,欣欣得向阳。”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诗之一:“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峻青 《秋色赋》:“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漢語大詞典》
恰 qià《國語辭典》

恰 [ qià ]

  1. 刚好、正好。如:「恰好」、「恰如」、「恰到好处」。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2. 适当、合适。如:「恰当」、「恰如其分」。
相宜 xiāng yí
合适。 汉 蔡邕 《独断》卷上:“春荐韮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鴈,制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 宋 陆游 《梨花》诗:“开向春残不恨迟,緑杨窣地最相宜。”《红楼梦》第一一○回:“只有 凤姐 可以照管里头的事,况又 贾璉 在外作主,里外他二人,倒也相宜。”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野外演习时,不管是水是泥,喊卧下就得卧下,这些规矩纪律真不大同本地小孩性格相宜!”  ——《漢語大詞典》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1.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筑 ( 築 ) zhù/zhú《國語辭典》

筑 [ zhú ]

  1. 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2. 大陸地區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高楼 gāo lóu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整理自网络》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1.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3.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4.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5.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6.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1.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1.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1.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