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买棹重游,主人情重,樽俎依前设。
竹东庄上,记当年春尽,归舟曾歇。莫雨和风催客去,猛地作时还辍。
小馆茶香,行厨酒尽,执手难为别。归家南望,寸肠几度千结。
谁道买棹重游,主人情重,樽俎依前设。桂树团香纤月露,渐近中秋时节。
试问姮娥,今年才子,谁把高枝折。夜深无语,霏霏满地金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名-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 量詞:➊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买棹(買棹,買櫂)mǎi zhào
亦作“ 买櫂 ”。雇船。 明 袁宏道 《王百穀书》:“明日遂行,买棹恐亦无及,野人誓守丘壑不出矣。” 清 查慎行 《沉客子索余补作仍次原韵》:“翻身买櫂竟南下,野性终近深山麛。” 清 唐才常 《上父书》之十四:“十二、十三,便当买棹南旋,归家之期,屈指在五月中旬矣。”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主人 zhǔ rén
(1).接待宾客的人。与“客人”相对。《仪礼·士相见礼》:“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於门外,再拜。”《荀子·乐论》:“宾出,主人拜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根(酒筹)掣得好,又合了主人待客的意思。”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到了十一点钟,似乎应当告辞了,主人说照 法国 的习惯,照他们家的习惯还可以继续到午夜。”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史记·刺客列传》:“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 唐 豆卢复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年年落第东归去;羞见 长安 旧主人。”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易·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晋 陶潜 《乞食》诗:“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诸盗入主人家,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水浒传》第六二回:“节级哥哥,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晋书·张轨传》:“ 曜 虽东征, 胤 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
(7).主要人物;主体。《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且臣 朔方 将士,功効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奬,却信嫉妬谤词。” 朱自清 《威尼斯》:“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 卑赞廷 式,以直线为主。”
(8).指君主。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主人信谗,有惑其下;杀人无罪,诬以成过。”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徒主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下怨其上,则责之司徒。”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留宿客人的房东。《史记·刺客列传》:“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 则已驾而去 榆次 矣。” 唐 豆卢复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年年落第东归去;羞见 长安 旧主人。”
(3).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易·明夷》:“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晋 陶潜 《乞食》诗:“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皆以己族为主人,而使彼受吾统治,故一切可无异视。”
(4).仆婢及受雇佣者的家主。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诸盗入主人家,奴尚为主人拔戈持矛以逐盗。”《水浒传》第六二回:“节级哥哥,可怜小人的主人 卢员外 吃屈官司。”
(5).用为学徒(或工人)对其产业主之称。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6).古代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晋书·张轨传》:“ 曜 虽东征, 胤 犹守本。险阻路遥,为主人甚易。”
(7).主要人物;主体。《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且臣 朔方 将士,功効最高,为先帝中兴主人,是陛下蒙尘故吏,曾不别加优奬,却信嫉妬谤词。” 朱自清 《威尼斯》:“ 圣马克堂 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 卑赞廷 式,以直线为主。”
(8).指君主。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主人信谗,有惑其下;杀人无罪,诬以成过。”
(9).谓执掌教化国人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徒主人……君臣不正,人道不和,国多盗贼,下怨其上,则责之司徒。” ——《漢語大詞典》
情重 qíng zhòng
情谊深厚,亲密。《水浒传》第六九回:“他自愿去。説这 李行首 ,是他旧日的表子,好生情重,因此前去。” ——《漢語大詞典》
樽俎 zūn zǔ
(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漢語大詞典》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漢語大詞典》
依前 yī qián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漢語大詞典》
设 ( 設 ) shè
设 [ shè ]
- 布置,安排:~立。~置(a.设立;b.安装)。~宴。
- 筹划:~计。~法。
- 假使:假~。~或。~身处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