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风雨鸡鸣夜,菊枕芦衾睡正安。
老得悬车古亦难,桔槔春雨静中看。昔年曾叱王尊驭,此日休弹贡禹冠。
春草池塘诗思逸,午桥樽俎酒肠宽。萧萧风雨鸡鸣夜,菊枕芦衾睡正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风雨(風雨)fēng yǔ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漢語大詞典》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漢語大詞典》
鸡鸣(雞鳴)jī míng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漢語大詞典》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漢語大詞典》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名-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 姓。如汉代有夜龙。
-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菊枕 jú zhěn
用菊花作内芯的枕头。古谓能清头目,去邪秽。 宋 陆游 《老态》诗之一:“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牀。” 元 洪希文 《枕簟入林僻》诗:“桃笙寄惫懣,菊枕便昏花。” ——《漢語大詞典》
芦 ( 蘆 ) lú
芦 [ lú ]
-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
- 姓。
衾 qīn《國語辭典》
衾 [ qīn ]
名- 大被子。《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同裯。」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 殮屍用的被子。《孝經·喪親章》:「為之棺椁衣衾而舉之。」《孟子·梁惠王下》:「謂棺槨衣衾之美也。」
衾 [ qín ]
- (一)之又音。
睡 shuì《國語辭典》
睡 [ shuì ]
動- 閉目安息,使身心凝定沉靜,以休養精神。如:「沉睡」。《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披介冑而睡。」
- 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些朋友們和我賭賽,叫我睡在街心裡,把膀子伸著,等那車來。」
- 睡眠時用的。如:「睡衣」、「睡袍」。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