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
王世贞〔明代〕《曾舜征令长洲有古循吏声实而台抨当调作此送之》
伊余窜草莽,忽忽末景驰。闾井有公言,贤令将解龟。
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云何贝锦繁,致此投杼疑。
圆魄丽中霄,纤云来翳之。回光或不瞩,真体乃无亏。
膏雨乘春布,沮洳称不宜。宁为流潦故,悔此天泽施。
即墨非吾恨,中牟竟而师。追愆内逾密,委运外自夷。
但使素丝存,宁受墨子悲。勿以黄绶屈,遽咏陶生辞。
泰二苟朋亡,知当未遐遗。赠子幽谷兰,一佩三纫之。
清芬幸无故,行当被条飔。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忠恕 zhōng shù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漢語大詞典》
佩 pèi《國語辭典》
佩 [ pèi ]
名- 古人系在腰带上的一种装饰品。如:「玉佩」。《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 之,杂佩以赠之。」也作「珮」。
- 系物在衣带或衣服上。如:「佩剑」、「佩玉」、「那警员身上佩带一把手枪。」《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
- 敬仰信服。如:「钦佩」、「敬佩」。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谢玉环刀等启〉:「垂光既深,铭佩更积。」
家训(家訓)jiā xùn
(1).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齓夙孤,不尽家训。” 明 张一桂 《重刻〈颜氏家训〉序》:“迨夫王路陵夷,礼教残闕,悖德覆行者,接踵於世;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勑之亡素,其后人或纳於邪也,始丁寧飭诫,而家训所由作矣。” 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家训,如王者之有条教号令之意;家训,以训子孙之贤而智者。”
(2).指《颜氏家训》。《北齐书·颜之推传》:“﹝ 颜之推 ﹞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於世。” ——《漢語大詞典》
(2).指《颜氏家训》。《北齐书·颜之推传》:“﹝ 颜之推 ﹞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於世。” ——《漢語大詞典》
三省 sān xǐng
省察三事。《论语·学而》:“ 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泛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后汉书·郎顗传》:“伏惟陛下躬日昃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祗悔。” 南朝 梁 江淹 《讨沈攸之尚书符》:“符至之日,幸加三省。” 明 谢谠 《四喜记·月桂同攀》:“孝名儿乾坤永垂,一日里三省吾身。”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待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漢語大詞典》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待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孜孜 zī zī
(1).勤勉;不懈怠。《书·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孔颖达 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记·滑稽列传》:“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太公 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 文王 ,得行其説,封於 齐 ,七百岁而不絶。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臣有生多幸,获遇昌期,受寄名藩,每忧旷职,孜孜夙夜,上报国恩。”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鸡鸣而起曰:‘吾今日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为某事,其果济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违於心。” 金 王若虚 《扬子〈法言〉微旨序》:“呜呼,公一代巨儒,德业文章皆可师法,自少年名满四海间,平生著述殆不可胜纪,而晚年益勤心醉乎义理之学,六经百子莫不讨论,迄今孜孜笔不停缀。” 明 方孝孺 《守素斋记》:“古之圣贤所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习则不足以佐天地之遗闕,开万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殫智而不敢自逸。”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故孜孜焉各竞其职,莫敢或怠。”
(2).犹言专心一意。《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尔何不从之,而孜孜事一箇穷措大,有何长进耳!”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孜孜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吕坤传》:“臣观陛下昔时励精为治,今当春秋鼎盛,曾无夙夜忧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贫为事。”
(3).急切;恳切;一再。《新唐书·循吏传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然臣犹孜孜强聒不已者,盖由陛下实有此心,而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家贫以授徒为生,劝飭孜孜,无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汤式 《一枝花·赠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穷究,正青春正黑头, 孙 吴 略切切於心, 齐 鲁 论孜孜在口。”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儿招了个后尧婆,小媳妇近日成亲,大浑家新来亡过,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入告 吴 言,女略无骇意,又弔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大账簿》:“我眼看见火势孜孜地蔓延过来,心中又忙着和个个字道别。”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畅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问是谁,便待窝穰。説志诚,説衷肠;骋奸俏,骋浮浪。初唤做 鶯鶯 ,孜孜地覷来,却是 红娘 。”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热,飢忘饱,冻忘冷。”《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我去那灯影儿下,孜孜的覷看。”
(6).和乐貌。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江陵 王元绍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爱,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闺念》:“ 长安 红杏深,家山白云隐,早祈归省,孜孜翕翕,举家欢庆。”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萨蛮·代赠》词:“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乔吉 《斗鹌鹑·歌姬》套曲:“眉儿初月弯弯,鞋儿瘦玉慳慳,脸儿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泪点才乾。”
(8).犹孑孑。孤单、独自。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自当观羣贤,以经大运,无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词结构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苦孜孜,泪丝丝,这场灾祸从天至,把俺横拖倒拽怎推辞!”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喜孜孜携手偕行,笑吟吟并偶成双。”《白雪遗音·八角鼓·秋景萧条》:“佳人听完这四句,喜孜孜,把笔描,风花雪月道的好。” ——《漢語大詞典》
(2).犹言专心一意。《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当今北面官人,入则内贵,出则使臣,到所在打风打雨,尔何不从之,而孜孜事一箇穷措大,有何长进耳!”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孜孜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吕坤传》:“臣观陛下昔时励精为治,今当春秋鼎盛,曾无夙夜忧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贫为事。”
(3).急切;恳切;一再。《新唐书·循吏传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然臣犹孜孜强聒不已者,盖由陛下实有此心,而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家贫以授徒为生,劝飭孜孜,无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汤式 《一枝花·赠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穷究,正青春正黑头, 孙 吴 略切切於心, 齐 鲁 论孜孜在口。”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儿招了个后尧婆,小媳妇近日成亲,大浑家新来亡过,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入告 吴 言,女略无骇意,又弔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大账簿》:“我眼看见火势孜孜地蔓延过来,心中又忙着和个个字道别。”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畅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问是谁,便待窝穰。説志诚,説衷肠;骋奸俏,骋浮浪。初唤做 鶯鶯 ,孜孜地覷来,却是 红娘 。”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热,飢忘饱,冻忘冷。”《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我去那灯影儿下,孜孜的覷看。”
(6).和乐貌。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江陵 王元绍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爱,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荆钗记·闺念》:“ 长安 红杏深,家山白云隐,早祈归省,孜孜翕翕,举家欢庆。”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萨蛮·代赠》词:“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乔吉 《斗鹌鹑·歌姬》套曲:“眉儿初月弯弯,鞋儿瘦玉慳慳,脸儿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泪点才乾。”
(8).犹孑孑。孤单、独自。 唐 欧阳詹 《暗室箴》:“孜孜硕人,冥冥暗室,罔纵尔神,罔轻尔质。”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自当观羣贤,以经大运,无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词结构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苦孜孜,泪丝丝,这场灾祸从天至,把俺横拖倒拽怎推辞!”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喜孜孜携手偕行,笑吟吟并偶成双。”《白雪遗音·八角鼓·秋景萧条》:“佳人听完这四句,喜孜孜,把笔描,风花雪月道的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