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无功战士嬉,行军失律国纪干。

彭蕴章清代〕《议恤军营阵亡将士因思酿乱之由慨然有作

神州一统州县千,牧民所恃守令贤。去其害马群不乱,讽以佩犊善必迁。

万户皆得安耕凿,颛蒙何至甘作奸。圣朝神武开王业,康熙戡乱文教宣。

乾隆之季世丰盛,大臣黩货民力殚。民贫吏虐邪慝作,异端蜂起名白莲。

环攻城邑掠村落,干戈纷扰楚陕川。嘉庆初元始渐息,师劳财匮幸释肩。

朝廷特颁宽大诏,胁从罔治多矜全。大慝虽去莠民在,蘖芽旋复生其间。

敛财或众亦多术,漫衍宇内五十年。亲民之官如传舍,但幸无事为苟安。

岂无一二循良吏,诘奸锄暴不避难。徒搏终遭豺虎噬,无斧安得荆榛芟。

请兵既恐坐激变,酿乱不如求罢官。因兹涂饰纲纪坏,甘贻后患忍目前。

曹滑赵城乱相继,武冈崇阳复揭竿。削平虽赖施人力,成功得不归之天。

其时奸邪犹畏法,王师所至如飞翰。自从言官禁海市,坐看万里鲸波掀。

大将无功战士嬉,行军失律国纪干。官吏偷生尽恇怯,兵民无耻何责焉。

所赖圣神德泽厚,如培颠木阅岁寒。环瀛十载疮痍复,金粟百万水旱蠲。

维持国脉使可继,急苏民困销烽烟。今皇御宇崇名教,褒贤奖善茅如莲。

儒臣进讲勤稽古,博士议礼凛奉先。心哀鸿泽逋赋豁,书达象胥番舶还。

方期斯世俗淳美,胡图僻壤民梗顽。初闻桂岭啼枭鸟,旋见湘江游毒蟃。

欃枪远指斗牛野,氛祲近逼析木躔。元戎屡易功未就,坚城叠破师无完。

三年缺斨悯士苦,六月出车望帅旋。运筹帷幄臣无状,揽衣夙夜帝罔愆。

良由墨吏养痈久,黄巾妖孽遍九寰。城狐社鼠声相应,诛戮不胜徒实繁。

所惜驱来鹅鹳阵,如罴如虎皆桓桓。先轸入狄死犹壮,莫敖荒谷亦可怜。

勒名金石吊英魄,极目疆场招断魂。司马旌功兼恤难,皇仁禄及其子孙。

公等九京当瞑目,人生一梦如浮云。嗟余窃禄忝九列,委蛇曾无汗马勋。

惟愿羽书奏三捷,得见剑戟消八埏。十年生聚邦本固,万方绥靖宪典宽。

圣人垂拱民气乐,贤才辅治官勿瘝。倾否济屯在人事,自今以往当思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将无功战士行军失律国纪

大将(大將)dà jiàng
(1).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韩信 也,一军皆惊。”
(2).泛称高级将领。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审配 兄子开门入兵,既诛 袁谭 ,则 幽州 大将 焦触 攻逐 袁熙 ,举事来服。”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借问大将谁,恐是 霍嫖姚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3).比喻某一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我的文字中……述听来的类似‘流言’的用‘听说’,和《晨报》大将文例不相同。”
(4).军衔。将官的最高一级。  ——《漢語大詞典》
无功(無功)wú gōng
(1).没有功劳。《韩非子·内储说上》:“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三国志·蜀志·张裔传》:“爵不可以无功取。”
(2).没有收获、成效。《史记·李将军列传》:“是时单于觉之,去, 汉 军皆无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 洪武爷 遂遣 汤和 率师讨之, 国珍 遁入海岛,师劳无功。”  ——《漢語大詞典》
战士(戰士)zhàn shì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尉缭子·武议》:“ 武王 伐 紂 ,师渡 盟津 ,右旄左鉞,死士三百,战士三万。”《后汉书·孔融传》:“孤( 曹操 )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在战斗结束回来的山路上,有几个战士倒下了。”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漢語大詞典》
嬉 xī《國語辭典》

嬉 [ xī ]

  1. 游戏、玩耍。如:「嬉戏」。《文选·张衡·归田赋》:「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行军(行軍)xíng jūn
(1).古代泛指用兵。《管子·小问》:“ 桓公 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孙子·九地》:“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汉 贾谊 《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2).军队转移。 毛泽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捲红旗过大关。” 吴伯箫 《北极星·努力奋斗》:“听了讲话的第二天,我们就行军去 瓦窑堡 。”
(3).行营,指军营。 唐 岑参 《行军》诗之一:“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 唐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诗:“ 程侯 新出守,好日发行军。”参见“ 行营 ”。
(4).谓扩充军备。 清 马建忠 《借债以开铁道说》:“凡所以为民谋生之具,即所以为国开财之源,与借债以行军,其情事迥不相同。”
(5).见“ 行军司马 ”。
巡视军队。《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病创卧, 张良 彊请 汉王 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 楚 乘胜於 汉 。 汉王 出行军,病甚,因驰入 成皋 。”  ——《漢語大詞典》
失律 shī lǜ
(1).军行无纪律。《易·师》:“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战事失利。《宋书·张永传》:“﹝ 张永 ﹞以北讨失律,固求自贬,降号左将军。” 唐 杜甫 《入衡州》诗:“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庆历 壬年岁,王师失律於 西河 好水川 ,亡没数巨将 刘平 、 葛怀敏 、 任福 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有旨以失律诛 郝壮猷 ,於是诸将咸思进兵。”
(2).指诗、词不合格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多言 白乐天 用‘相’字,多从俗语作‘思必切’,如‘为问 长安 月,如何不相离’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声,至今犹然,不独 乐天 。老 杜 云:‘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亦从入声读,乃不失律。”  ——《漢語大詞典》
国纪(國紀)guó jì
(1).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
(2).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 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
(3).指本朝的编年史。 清 姚鼐 《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漢語大詞典》
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

干 [ gān ]

  1. 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2. 參見「天干 」條。
  3. 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
  5. 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6. 姓。如晉代有干寶。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2. 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3. 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4. 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