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本贫女,出身甚寒薇。

刘鹗清代〕《采莲女

采莲本贫女,出身甚寒薇。为因妙歌舞,遍体蒙珠玑。

睹此忽有感,中夜常三思。士当患无实,不患无人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采莲贫女出身

采莲(采蓮)cǎi lián
《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贫女(貧女)pín nǚ
贫穷的女子。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愿假东壁辉,餘光照贫女。” 王琦 注:“《列女传》: 齐 女 徐吾 者, 齐 东海 上贫妇人也,与邻妇 李吾 之属,会烛相从夜绩。 徐吾 最贫而烛数不属, 李吾 谓其属曰:‘ 徐吾 烛数不属,请无与夜。’ 徐吾 曰:‘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女得蒙见爱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 李吾 莫能应,遂復与夜,终无后言。”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过时不嫁羞贫女,送客将归忆故乡。”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湖北·黄陂岁时纪》:“此种韵事,近日年荒已不復见;即见之,亦不过襤缕贫女,向母家乞升斗耳。”  ——《漢語大詞典》
出身 chū shēn
(1).献身。《吕氏春秋·诚廉》:“ 伯夷 叔齐 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后汉书·王常传》:“今 刘氏 復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北齐书·封隆之传》:“时 高乾 告 隆之 曰:‘ 尒朱 暴逆,祸加至尊,弟与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岂可不出身为主,以报讐耻乎?’” 唐 钱起 《送郑书记》诗:“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宋 苏轼 《策别十六》:“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於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有司者摠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欧阳山 《三家巷》二一:“ 陈文婷 说:‘依我看,你应该好好地把高中念完。将来最好能念大学。否则念完了高中,熬了个小小的出身,也对付着可以组织个甜蜜的小家庭。’”
(3).指为官。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僕本寒乡士,出身蒙 汉 恩。”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老夫乃 王翛然 是也。自出身以来,跟随郎主,累建奇功。”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 樊噲 ﹞想起某家元是屠户出身,不可忘其本领,正在我宅中演习我旧时手段,杀狗儿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人本来是个骗子出身,姓 包 ,名 道守 。”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唐 李益 《城傍少年》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6).指改嫁。 张步真 《满足》:“那讨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财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闹药,娘就出身了。”
(7).出生;产地。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五:“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访。”《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原来那寺里有个道长老,原是 西印度国 出身,因慕 中国 清华,发心要到上方行脚。”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8).谓出路,前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以此嫁他,图个日前安逸,日后出身。”《中国歌谣资料·红军游击歌》:“工农都是受苦人,快快起来帮红军,帮助红军打敌人,穷人才会有出身。”  ——《漢語大詞典》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1.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2.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1.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1. 參見「甚麼 」條。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薇 wēi《國語辭典》

薇 [ wéi ]

  1. 植物名。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叶由地下根茎丛生,叶上生孢子囊,幼嫩时可供食用,多生于山野向阳草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