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筐中宋本书,牧童壁上元人画。

毛澄清代〕《西园引并序

桂宫流水渐台沈,青松夹道隐黄昏。野花啼鸟谈天宝,剩粉零缣画上林。

武清遗迹又榛莽,禁禦犹存气萧爽。前湖镕镜照宫门,门前圣祖亲题榜。

四围柳陌接菱塘,兴废龙潜有赐庄。六飞两世南巡后,平地安排作水乡。

延陵诏写秦家式,海昌亦仿陈园则。尽占西湖十锦图,中使江南采鸂鶒。

平滩浅石学湘山,舵楼晚似越中还。无屋不随山曲折,无山不在水中间。

铜沟泻入高粱闸,玉乳流从趵突泉。远过秦地宜春苑,肯数吴王销夏湾。

未烧以前有园后,篑士运斤不停手。遍览须教十日游,烹茶坐对灵和柳。

白头阿监为我言,道光初元随至尊。是时天下久无事,鹰坊虎圈皆承恩。

大内尊严乏水木,每来不怿出园门。园中四序多佳节,至尊最爱华林月。

月下亲骑白凤凰,清歌挟弹花如雪。东西复道接长秋,雷殷车声走未休。

烛天灯火湖山外,知是官家福海游。蓬壶万炬环孤岛,松栝千株系彩球。

赤龙鳞甲随风动,宫娥荡桨银涛涌。步头扶上玉皇来,荷花满袖秋云重。

文皇禦宇尤加意,自选传头串新戏。女史分笺纪岁华,奉诚弟子分番试。

遥望瓜洲战垒寒,羽书日夜报长安。君王宵旰多愁思,抱尽琵琶不教弹。

绣岭乌啼金屈戍,温汤人倚玉栏杆。圌参汁冷疗消渴,海荔瓤多罢晚餐。

八里桥头鼙鼓起,惊断歌声落秋水。侵晓开门放内人,翠华已在边风里。

汨罗不管金蟾锁,上阳骨葬青莲朵。回首阿房一片红,错认湖山旧镫火。

谁念冰天七月凉,蕃河呜咽绕宫墙。似闻天语弥留际,犹问离宫一断肠。

亲贤刻意权成败,议定先看敌兵退。奉使迎銮消息迟,列朝宸翰缘街卖。

老妪筐中宋本书,牧童壁上元人画。莫问丛残贝叶经,牙签四库亦飘零。

僧廊篆鼎蝌文绿,侩肆柴窑宝气青。明年返辔延洪祚,蒙恩遣向园中住。

马埒蓬蒿一丈高,斜阳手拨常朝路。厮养眠庋玳瑁屏,灶丁爨砍沈檀树。

康国猧儿海户收,交州鹦鹉关山去。朝朝暮暮总堪哀,铜辇秋衾梦不来。

脂奁粉盒馀香土,宝册珠衣化劫灰。伤心最怕秋来夕,寂历虚尘幂瑶席。

钟鼓迟迟出禁城,佩环隐隐来湖石。柏寝流萤熠熠黄,椒房鬼火荧荧碧。

邃洞泥青蝙蝠窠,假山月黑狐狸迹。林间何物解吟诗,楼上无人似吹笛。

老病缠绵傍晓啼,又到当年宴舞时。银屏椽烛高花下,正侍君王看水嬉。

岂知池苑都非旧,鹢首摧残禦舟漏。手帕鲛绡揾泪珠,年深冰结成红豆。

近来特旨兴工筑,楚南梁山括材木。大官虚费水衡钱,万户千门那能复。

露台诏下万人呼,赵鬼徒能诵两都。中兴大业崇朝定,太液池头许钓鱼。

广寒团殿愁仙跸,玉泉亭榭浮云失。游人莫上万寿山,只剩明湖晒寒日。

曲江痛哭子美诗,连昌写憾微之词。逢君半日凄凉话,转忆人间万事非。

伶元老去霜侵鬓,力士归来泪湿衣。西陵王气犹龙虎,独立宫门望落晖。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老妪宋本牧童壁上

老妪(老嫗)lǎo yù
(1).老年妇女。《史记·高祖本纪》:“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那庙中先有老嫗也在内躲雨。”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他从海岸上又折向街头来,在一只街角上又遇着刚才那位卖菜的老妪。”
(2).老妇自称。 唐 杜甫 《石壕吏》诗:“老嫗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漢語大詞典》
筐 kuāng《國語辭典》

筐 [ kuāng ]

  1. 盛物的方形竹器。今称用竹篾或柳条等所编成的盛物器。如:「竹筐」、「箩筐」。《诗经·召南·采苹》:「于以盛之,维筐及筥。」汉·毛亨·传:「方曰筐,圆曰筥。」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宋本 sòng běn
宋 代刻印的书本。雕板印书约始于 唐 代,至 宋 大盛。当时的 浙江 杭州 、 福建 建阳 、 四川 眉山 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分官刊、家刻、坊刻三种。刻书时,选用工于书法的人缮写,字体既美,校刻亦精,为后世所重。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牧童 mù tóng
放牧牛、羊的儿童。《吕氏春秋·疑似》:“入於泽,而问牧童;入於水,而问渔师。” 唐 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西彦 《鱼鬼》:“不过,我们牧童却有自己的娱乐。”  ——《漢語大詞典》
壁上
唐 李咸用 宿渔家 陶家壁上精灵物,风雨未来终是梭。
宋 翁卷 暮春病归 洗药花前晒,传方壁上黏。  ——《骈字类编》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1.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3.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5. 姓。如唐代有元稹。
  1.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2.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4.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5. 基本的。如:「元素」。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