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部二曹郎,戚友情相褰。

方履篯清代〕《送季娴妹于归

南国有嘉稻,丛生陇亩间。析根各移植,厥实乃始繁。

托体为昆弟,骨脉相牵援。内外虽有殊,恩谊终无偏。

女子既已长,一旦施衿鞶。遣行入他姓,同生若弃捐。

成人固应尔,能无摧肺肝。矧翳吾与汝,手足何茕单。

兄妹各一人,少小承欢颜。送子将于归,神凄涕泪潸。

痛念我慈父,昔日俱爱怜。我母秉义方,育子勤且艰。

吾长汝最稚,相差逾十年。中间弟及妹,幼弱遭摧残。

惜哉汝次兄,学成身力孱。中殇弃其室,魂魄居岱巅。

六人只存二,护汝如芝兰。提携兼诲诱,相爱无间言。

汝生多淑德,质端不在妍。敏慧爱诗书,请益日几番。

性情伉以直,辞语讷且娴。我父宰允吾,汝生已在官。

继复刺粤西,万里随征鞍。嗟予求微名,京兆秋风抟。

定省违晨昏,赖汝勤加餐。六年始得举,驰归霜隔天。

我父不及待,弃我归重泉。悲苦欲追殉,犹恨身体顽。

汝能侍父疾,送父凭素棺。宛转慰慈母,辛咽不忍宣。

以此两相较,百倍胜我贤。我父为廉吏,身后无薄田。

我从墨缞中,舌耕裹青毡。远游越五岁,负米思江壖。

母衰仗汝侍,欲去犹迁延。有别长依依,有泪同涟涟。

汝能识我意,百事使我安。爱嫂若事姊,亲悦若比肩。

偕之奉母养,俾母忘忧煎。嗟嗟家多故,择婿良独难。

汝笄又数春,我虑愁如瘅。今年策明良,我若星离躔。

身言甘就试,幸厕令长班。致此胡足喜,禄仕如抱关。

所欣天阙下,为汝得伯鸾。峨峨天水君,皎皎青琅玕。

吐言金玉屑,走笔龙蛇蟠。卅年困骥足,守进天所悭。

一朝凌风翔,乡赋振羽翰。计偕当仲春,先后来幽燕。

夙契感离思,乍合生忧端。共伤倦游久,怅彼帏居鳏。

比部二曹郎,戚友情相褰。为通两家好,愿作朱陈欢。

问名未十日,献赋登金銮。我喜几欲狂,远过身高骞。

问其何以故,遂忘食与眠。念予少兄弟,爱汝使之然。

但惜桂苑才,试以烹小鲜。临廷仰帝简,作宰匡庐边。

乞假得归娶,人羡锦衣还。请期既纳采,即咏《桃夭》篇。

清门殊世俗,繁费皆可删。奁资一何薄,安得琼瑛盘。

裁作四时衣,采绣亦斓斑。珠丝悬络索,双鬓垂螺环。

约发玳瑁簪,缀以翡翠钿。缬带紫罗襦,玉绾黄金镮。

琐琐饰众目,不足十万钱。布多杂彩少,箧面陈缃纨。

吁嗟慈母意,欲语眉先攒。爱女思丰盈,怜子方贫寒。

我今亦何为,终日起长叹。先人祇一女,随兄久迍邅。

兹当吉礼成,心力敢不殚。尺帛一囊粟,即日甘分颁。

筹思无可赠,赠汝三尺笺。笺中书韵语,滴泪和墨研。

汝身虽强力,汝体多劳㾓。冷燠小有妨,喘嗽辄纠缠。

嗣今须护摄,勿使日削朘。喜阳怒乃阴,损益气所干。

顺时遣郁悒,遇物谢忿悁。不逮事舅姑,既往莫可攀。

岁时奉家祭,粢盛重洁蠲。将事必以诚,亲手濯豆笾。

持家此为首,凡百敬慎先。夫子姑良朋,爱结今生缘。

和顺久愈谐,谦畏斯无愆。刚则济以柔,狭乃规以宽。

有无俱黾勉,得失无欺谩。抚视前室女,曲意使安便。

人生凡所遇,安得期万全。人或忤我意,坦悦相周旋。

境或小不遇,检躬惟益虔。汝为宰官妇,切戒奢与专。

奢为天所忌,专为人所姗。外政期勿闻,阃阈若有阑。

耀首辞珠玑,饫口乐瓢箪。镫火夜愔愔,束帛朝戋戋。

古人重循吏,其室无佩环。异物不足贵,清明乃共传。

积衣千万袟,暖身惟一绵。陈簋方丈满,饱腹惟一饘。

贪侈亦何需,徒为招祸綖。子孙贵读书,富足易轻儇。

幼齿乘高车,长大为执鞭。皆由贻以患,置抄使疾颠。

概兹皆当懔,毋为俗虑牵。汝岂丛尤悔,吾情过拘挛。

申申为此语,日省庶励旃。奴婢务矜恤,勿令生烦冤。

尤宜教以正,事上静以颛。好恶无偏向,乃克泯其奸。

孤茕务悯念,分惠及杯棬。尤宜将以敬,慎勿邀誉焉。

好誉谄乃进,虚壑何能填。言一漏者万,聊为明拳拳。

词陋意则深,可如金石镌。补汝德未足,勖汝意未坚。

取言贵切近,女诫拟重编。至若母家内,思忆毋沈绵。

母年虽七旬,旧患幸已痊。康乐享期颐,福祐期明媊。

汝嫂性虽愚,孝敬能乾乾。诸倒习占毕,质分堪陶甄。

吾将官闽越,界通江右山。他时谋省觐,笋轿来归遄。

汝心颇足慰,宜禁泪潺湲。望汝光两门,仪行昭蘋蘩。

秋气正淑清,香发庭桂丹。锵锵八鸾驾,吉庆贺团栾。

此诗勿再诵,诵者增悲酸。藏之琉璃匣,真气芬旃檀。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比部二曹戚友

比部 bǐ bù
(1).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 、 唐 、 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2).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漢語大詞典》
二曹 èr cáo
两队;两组。《墨子·号令》:“令门外为二曹,夹门坐,铺食更无空。” 孙诒让 间诂:“铺当为餔……言餔食则遣其曹更代,勿令空也。” 唐 孙思邈 《千金月令》:“腊日以后,叟嫗各随其儕为藏,彄分为二曹,以较胜负。”  ——《漢語大詞典》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戚友 qī yǒu
亲戚朋友。 清 唐甄 《潜书·善施》:“千金之富,可惠戚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苏相国》:“其入阁后,龙钟目眊,至不能辨戚友。”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七:“我用红笔写了一封三千来字的长信,托支持我的四堂兄在一个远亲举办的婚宴上,当众宣读给所有的戚友听。”  ——《漢語大詞典》
情 qíng《國語辭典》

情 [ qíng ]

  1. 心理上发于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发的心理状态。如:「感情」、「温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 两性间的爱。如:「爱情」、「痴情」、「谈情说爱」。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友谊、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面子。如:「情面」、「求情」、「说情」。
  5. 实际的状况、内容。如:「实情」、「病情」、「行情」。
  1. 有关男女恋情的。如:「情夫」、「情妇」、「情痴」。
  1. 分明、明明。《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褰 qiān《國語辭典》

褰 [ qiān ]

  1. 套裤。《说文解字·衣部》:「褰,裤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在干侯,征褰与襦。」
  1. 提起、揭起。《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唐·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枕席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2. 开、散开。《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