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寻亲全孝道,壮年应世出奇谋。

蔡昶清代〕《前诗意有未尽,复成一律

几迓肩舆过雪洲,连床昔与话绸缪。五枝丹桂联芳日,百顷良田大有秋。

异域寻亲全孝道,壮年应世出奇谋。人间伉俪如公少,那得同时葬一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异域全孝壮年应世出奇

异域(異域)yì yù
亦作“异域”。
(1).他乡;外地。《楚辞·九章·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 汉 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王逸 注:“背离乡党,居他邑也。” 唐 杜甫 《寄贺兰銛》诗:“勿云俱异域,饮啄几回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异域孤魂,殊怯荒墓。”
(2).外国。《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它志畧,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清 朱之瑜 《上长崎镇巡揭》:“远託异域,岂不深悲!”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二》:“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世纪末’的果汁: 王尔德 …… 安特莱夫 们所安排的。”
(3).特指被敌方占领的土地。 清 顾炎武 《拜先曾王考于朝天宫后祠中》诗:“山河今异域,瞻拜独曾孙。”
(4).指相隔辽远的两地。 唐 宋之问 《早发大庾岭》诗:“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漢語大詞典》
寻 ( 尋 ) xún
寻 [ xún ]
  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全孝
    程子汉文帝杀薄昭论或捐亲以尽节或舍君以全孝惟其当而已  ——《骈字类编》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壮年(壯年)zhuàng nián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唐 刘禹锡 《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汨没风尘,有足悲者。” 宋 陆游 《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王统照 《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漢語大詞典》
    应世(應世)yìng shì
    (1).顺应世运。《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刑人也” 汉 何休 注:“ 孔子 曰:三皇设言民不违,五帝画象世顺机;三王肉刑揆渐加,应世黠巧姦伪多。”
    (2).应付世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吾见世中文学之士……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清 刘大櫆 《吴锦怀墓志铭》:“﹝ 文采 ﹞童儿时,即早具应世之才,而祖父母尤爱怜之。” 王闿运 《湘绮楼论文》:“ 韩退之 遂云‘非 三代 两汉 之书不敢观’,如是仅得为拟古之文,及其应世……反不如时手驾轻就熟也。”
    (3).谓佛、菩萨应化于世。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虽应世之见,优劣万差。”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仰惟 如来 应世,声教被物,慇勤微密,结集法藏。”  ——《漢語大詞典》
    出奇 chū qí
    (1).谓出奇兵,用奇计。《孙子·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汉 扬雄 《解嘲》:“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响若坻隤。” 晋 潘岳 《马汧督诔》:“ 安平 出奇,破 齐 克完。” 宋 岳飞 《奏邓州捷状》:“分遣 王万 、 董先 军兵,出奇突击,敌众大溃。”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兵自 永昌 、 腾越 两处出口,由 宛顶 、 木邦 一路作为正兵,其餘或分两路三路,由 猛密 等处并进,俾得联络声援,出奇设疑,使贼疲於奔救。”
    (2).特别,不平常。 唐 韩愈 《与华帅李尚书书》:“﹝ 愈 ﹞懦弱昏塞,不能奋励出奇,少答所遇。” 宋 苏辙 《三国论》:“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 信 越 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老残游记》第二回:“他却嫌这乡下的调儿没什么出奇,他就常到戏园里看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可见要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够,连相貌也不配的。” 杨朔 《模范班》:“他走进院,四处听不见人声,只有几个母鸡咕咕地叫,正是生蛋的时候,冠子显得出奇的红。”  ——《漢語大詞典》
    谋 ( 謀 ) móu
    谋 [ móu ]
    1. 计划,计策,主意:计~。出~划策。
    2. 设法寻求:~求。图~。~面。~篇。~生。~幸福。
    3. 商议:~议。~划。不~而合。
    4.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