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连日(連日)lián rì
接连几天。《汉书·武帝纪》:“ 广利 与单于战 余吾水 上连日, 敖 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唐 韩愈 《归彭城》诗:“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吴组缃 《山洪》十五:“跟着是连日的阴雨。每天睁开眼,是一个乌沉沉的天。” ——《漢語大詞典》
登山 dēng shān
(1).上山。 汉 刘向 《九叹·忧苦》:“登山长望,中心悲兮。” 汉 班固 《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兮,覿幽人之髣髴。” 晋 葛洪 《抱朴子·辩问》:“入室鍊形,登山採药。”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之一:“登山摘紫芝,泛江採緑芷。”
(2).指重阳登高。 唐 郑谷 《重阳日访元秀上人》诗:“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3).登山运动的简称。如:我们要踊跃参加游泳、登山、通讯、射击等各种体育活动,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体魄健全、意志坚强、能文能武的人。参见“ 登山运动 ”。 ——《漢語大詞典》
(2).指重阳登高。 唐 郑谷 《重阳日访元秀上人》诗:“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3).登山运动的简称。如:我们要踊跃参加游泳、登山、通讯、射击等各种体育活动,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体魄健全、意志坚强、能文能武的人。参见“ 登山运动 ”。 ——《漢語大詞典》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阑 ( 闌 ) lán
阑 [ lán ]
- 同“栏”。
- 同“拦”。
- 〔~干〕a.同“栏杆”;b.纵横交错,参差错落,如“梦啼妆泪红~~”。
- 〔~入〕进入不应进去的地方,混进,如“无票不得~~。”
- 残,尽,晚:夜~人静。~珊。
今朝 jīn zhāo
(1).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
(2).今日。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 周立波 《艾嫂子》:“ 艾嫂子 ,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
(3).指目前,现今。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子词·望远行》:“行人南北尽歌謡,莫把 尧 舜 彼(比)今朝。”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如近代之 陆龟蒙 、 陈陶 ,今朝 雍丘 邢敦 、 钱唐 林逋 ,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漢語大詞典》
(2).今日。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 周立波 《艾嫂子》:“ 艾嫂子 ,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
(3).指目前,现今。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子词·望远行》:“行人南北尽歌謡,莫把 尧 舜 彼(比)今朝。”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如近代之 陆龟蒙 、 陈陶 ,今朝 雍丘 邢敦 、 钱唐 林逋 ,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漢語大詞典》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名-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 姓。如汉代有宿详。
-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 前世的。如:「宿缘」。
-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名-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名-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白云(白雲)bái yún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