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米珠悬光烨烨,桂花香冷露漙漙。

席应真明代〕《周玄初来鹤诗

瑶坛法黎土,萧台耸岧峣。缥渺白玉京,空歌协《云》、《韶》。

灵驾御八景,多士严趋朝。琅风扬清微,天花雨曾霄。

皎皎群胎仙,啸歌杂灵璈。前参紫霞盖,后绕青霓旄。

览兹孝子诚,赴此仙人招。阿母炼魂仙,高超谢尘嚣。

控驾不待辔,飞飞凌泬寥。置身王母宫,坐看劫石消。

琼佩朝元礼玉坛,散花天女集云端。仙人骐骥纷前导,上帝旌幢俨下观。

黍米珠悬光烨烨,桂花香冷露漙漙。空歌奏彻琅风细,一一飞鸣献顶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黍米悬光烨烨桂花香冷漙漙

黍米 shǔ mǐ
(1).黍子碾成的米。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粟米酒﹞贫薄之家,所宜用之。黍米贵而难得故也。”《新唐书·五行志一》:“细如丝髮,大如黍米。”《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周桓王 ﹞使人以黍米十车遗之曰:‘聊以为备荒之资。’”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一:“煮黍米为粥和生大麦芽搅漉取汁煎之,濡者为餹稀,乾者为餹条。”
(2).指糯米。《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漢語大詞典》
珠 zhū《國語辭典》

珠 [ zhū ]

  1. 蚌壳内所生的圆形物质。当砂粒窜进蚌壳内,蚌体受到刺激,常用膜缘摩擦,而所分泌的珍珠质,就附在物体表面,渐久渐大,即形成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𧏖珠暨鱼。」
  2. 泛称圆形的颗粒。如:「弹珠」、「眼珠」。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之二:「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
悬光(懸光)xuán guāng
(1).高空下照之光。多指月光。 南朝 梁 江淹 《张司空离情》诗:“秋月映帘櫳,悬光入丹墀。” 隋 卢思道 《日出东南隅行》:“初月正如钩,悬光入綺楼。” 唐 许浑 《病中和大夫翫江月》:“江上悬光海上生,仙舟迢递绕军营。”
(2).骏马名。 唐太宗 十骥之一。 骨利干国 所献。见《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  ——《漢語大詞典》
烨烨(燁燁)yè yè
(1).明亮;灿烂;鲜明。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朱之瑜 《谢木下贞干启》:“胸罗燁燁之文彩,自成表表之词章。”《诗刊》1978年第5期:“夜晚,十团火焰烨烨,将满天墨黑染出一幅银帘。”
(2).灼热貌;显赫貌。 汉 王粲 《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 宋 司马光 《答谢公仪书》:“某官以英伟之才,负天下燁燁之望。” 宋 丁谓 《大蒐赋》:“律戎索以济济,飭军威而燁燁。”  ——《漢語大詞典》
桂花 guì huā
亦作“ 桂华 ”。
(1).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 颜师古 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也。” 唐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诗:“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宋 梅尧臣 《和韩子华桂花》:“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 明 王慎中 《访空同先生故宅》诗:“年年桂花发,人拟 子云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唐 韩愈 《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词:“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  ——《漢語大詞典》
香冷
水经注太山有下中上三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陌大二十馀围盖汉武所植也树前大井极香冷异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减  ——《骈字类编》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3. 姓。如汉代有露平。
  1.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1.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2.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漙漙 tuán tuán
露多貌。一说为露珠圆貌。《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毛 传:“漙漙然盛多也。” 唐 许浑 《酬康州韦侍御同年》:“桂楫美人歌木兰,西风褭褭露漙漙。” 宋 欧阳修 《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诗:“清霜忽以飞,零露亦漙漙。” 清 陶元藻 《夜行船》词:“零露漙漙,飞萤箇箇,一碧天光如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